读书心得之《活着》

xs 1073 0

  活着,不生不死。活着,在人世间,在凡尘里。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到底因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意义又是什么?怎样活着?活着的心态是什么?活着要经历什么?活着又将经历什么?……

  一切的一切,都在围绕着“活着”。而小说作者余华,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采访了一位活在底层的农民,又以农民的自述讲述了他大半生的经历——活着,历经千辛万苦,在各种事件中,甚至是夹缝中生存。曾经是地主的糜烂生活,后来又成为一个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商人,甚至是被抓去当壮丁成为一个时刻面临生死的士兵,直至逃跑回到家中本本分分地做农民。期间还经历了各种社会变革,时局动荡,尤其是近代中国史上的,甚至是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第一次见到主人公——富贵,是以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形象出现的,当时他在陪着一只年龄比他自己还大的病牛,或者说相互陪伴着。跃然纸上的就是这样一个朴实而又历经沧桑的人物,他娓娓诉说着他自己平凡、平淡至极却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无论是欢喜、担忧、恐惧、悲伤,他都在活着,一如既往地活着,哪怕是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甚至是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无可挽回的离开他。活着,以一个确确实实的人的身份活着,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公民身份,甚至没有人身安全的保障,没有办法参与社会政治,主人公富贵就这么人微言轻地活着,没有改变地艰难地活着。

  读余华的作品,就像在品一杯酒,浓烈,香醇,回味无穷的同时,后劲十足。余华的作品也许算不上词藻华丽,但是在朴实无华的背后,是他的深思熟虑。每一位作家在对待他自己的作品时,就像在看待自己的孩子,呕心沥血,余华也不外乎如此。他曾经在书里的序言里提到,在创作这本书时原本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但是思前想后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不满意笔下的文章,直到后来将视角转换到第一人称,才有一种思如泉涌、豁然开朗的心情。如此反复推敲,不仅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给读者一个交代,更是为了笔下的人物能够更鲜活,更有特点,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不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作品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还有不同的生存方式,这样的人物是充满时代气息的、有血有肉的,甚至是在我们身边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试问:这样的一部作品,怎么能够不打动人心呢?

  也许有的人会把这本书当作消遣时光的读物,消磨时间,可真正读懂了读深了,就不得不开始回想,开始思考。这真的只是一本小说吗?在当时的背景之下,这样的人物只有这么一个吗?面临一次次的痛苦与别离,主人公是怎样挺过来的?在经历了一切之后,主人公在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活着?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发表一下我的看法。这是一部小说。无论是书中的人物,亦或者是剧情发展,都只是虚幻的,现实中并不会真正出现,就算是有巧合的存在,那也只是部分相似罢了。再者说,小说的故事发展都是有预期的,可以预料的,或者说是既定的,而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那么多,世事难料,几乎很难按照人们预想的方向发展。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就是如此吧。而小说却可以天马行空,只要不偏离作者的大纲,事情都会向着最终的结果靠近,直至最终。除此之外,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任何小说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高于生活的。也就是说,小说中有事实存在,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甚至事情发展都是货真价实地存在的。也许会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不能磨灭其中是生活中的真事儿的存在。那些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确确实实地以文中描述的方式生活过,比如说:抓壮丁充军,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批斗……相信家里的长辈们对此事深有体会的。几个人甚至是几十个上百个人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组合成了这部小说。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人。中国的人口千千万万,仅仅是处于基层的农民那都是随处可见的。中国原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之前,依然是靠天吃饭的。庄家颗粒无收,重病难以就医,亲人死于非命……这些事情,相信在当时几乎所有像主人公富贵一样的人们都是经历过的。贫穷,无助,不安,焦虑,这些都是人们的真实写照。不说别的,就拿我们自己的长辈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灾荒,那是怎么熬过来的?想吃一顿饱饭是根本不可能的,能果腹都不错了,树叶啊、树皮啊、草根啊这都是家常便饭,偶尔的一顿肉,那还可能是老鼠肉。生病,哪里有钱买药啊!要是身体好能抗过去的,那都算是命大的;抗不过去的,除了挖个坑埋了做个记号以便将来能够祭拜一下,还能如何?“家徒四壁”一词,都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困窘。有钱的人能有几个?谁家不是像文中的富贵一家一样过来的?富贵仅仅是当时背景下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而已,并不是独此一家


u=3921991657,1147868697&fm=26&gp=0.jpg


  面临一次次的痛苦与别离,主人公富贵也是束手无策。输光了父亲留下来的家产,妻子伤心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不再是大少爷的他仍然要活下去。母亲病了,为了凑钱买药出了远门,谁曾想正赶上招兵被抓去充军,在战场上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那炮火声、呐喊声、呻吟声,无一不在刺激着这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非正规军,夜不能寐,只想回家。战事吃紧,硝烟阵阵。他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能有什么能力,又能改变什么?逃!逃回家!战友的死刺激了他,义无反顾地当了逃兵,只为回家。回家又面临什么呢?母亲早已过世多年,妻子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女儿还因为生病没钱买药落下了病根,终生不能言语。后来又有什么?儿子失血而亡,女儿女婿也相继离世,妻子在陪伴他多年之后也死了,没有享过一天福,好友市长也因为受不了批斗自杀了……这一切,除了面对,除了接着活着,他又能怎么样呢?活着,也许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活着,记着他曾经经历的一切,念着所有的爱他的和他爱的人,缅怀着他们的曾经。活着,证明着他们的存在,见证着未来的未来。

  在经历了一切之后,主人公富贵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活着,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富贵是麻木地活着,没有了亲人朋友,没有了人生追求,漫无目的,像是一位过客,甚至还买回来一头病牛一起无聊地在田地里耕作,唯一剩下的就只有继续活着了。也有人说,富贵是看透了人生百态,甚至有点看破红尘的感觉,历经磨难,饱经风霜,以一位老人的身份提点着后人。不过我想也是,任谁经历这么多后,都不可能没有一点成熟甚至是沧桑。开篇富贵就在平静地叙述着他的一生,无喜无悲,安安静静,就好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无论他以什么样的心态活着,都不会有人在乎吧,毕竟所有关心他的人都去世了,哪怕他高兴亦或者是悲伤,都不会有人同他分享,更不会有人放在心上。换个角度来说,你会关心一个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的喜怒哀乐吗?既然如此,那么无论富贵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活着,都没有关系了,他只要活着就好。

  《活着》,除了富贵之外的所有人都死了。很多时候都在想,既然都死了,那为什么取名为“活着”?只是为了说明只有主人公富贵还活着吗?我搜索了许多,也看了许多读后感,甚至连影评也看了许多。也许是为了激励我们,富贵经历了那么多依旧活着,我们还没有他惨,又凭什么放弃生命?有什么资格不继续活着?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理想有前途,哪个不能作为我们活着的动力?

  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活着,真好。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那就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支柱。


标签: 代写读后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