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又是一个庚子年,今年与往年相比有一点非同寻常。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依赖消耗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这种发展经济的方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的危机,这些沉淀了几百年的危机在2020年爆发了,中国人民在2020年为不断恶化的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了中国,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这场病毒的战疫中失去了生命,5月,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新冠肺炎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好景不长,还没等中国缓过来气,自然灾害又来了,安徽等地区洪水泛滥,人民的生命安全再一次受到了威胁,这一桩桩一件件激起了我的爱国心,我认为我有义务参加到保卫祖国的队列里,我参与了安徽省蚌埠市的抗洪队伍中,在这里我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真正地贴近了生活,认识到了如今淮河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洪涝
关键词:经济;淮河;水污染;洪涝
在参与淮河抗洪抢险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在我内心深处对淮河的最深的记忆:淮河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在暑假参与抗洪抢险后我认识到如今淮河的问题不在仅仅是洪涝灾害,水污染也逐渐成为了淮河的一大问题。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最终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有资料表明:水污染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每年高达1000亿美元,不仅如此,水污染还和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每年都有人因为食用了被污染过的水源而患病,例如:支气管炎、癌症、糖尿病等,甚至会因为水污染失去生命。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我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有关淮河如今存在的问题并且会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蚌埠市治理淮河水。
一、南北分界线-淮河的水污染“烦恼”
(一)淮河水污染现状
淮河是中国的大河之一,其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但如今淮河仍然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全程2000公里的河段中,百分之79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百分之80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的标准,百分之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在淮河流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做饭,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余下绝代”绵延千里、流经豫皖鲁苏四省的淮河,自20世纪0年代后期开始遭到污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1995年8月8日,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流域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此为标志,淮河治污拉开序幕。淮河流域阶段性治理目标基本完成后,由于部分企业超标排污和关停企业死灰复燃,自2004年以来,其流域污染反弹加剧。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安徽淮河流域设置的19个国控监测断面有13个处于超标状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势头。而且2004年7月16日到20日,淮河支流沙颍河、洪河、涡河上游局部地区降下暴雨沿途各地藏污闸门被迫打开,5.4亿t高浓度污水形成了长度为130~140km的污水团,奔流而下横扫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一带的水产养殖户遭遇了灭顶之灾。
(二)淮河水污染的原因
1. 工业污水排放
部分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现象严重。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企业工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系统,偷排污水。
2.经济发展方式的不足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这个观念,上个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国家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八五”“九五”期间,我国经济每年都以百分之10甚至是百分之12以上的速度在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低,管理刘落后,大多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外延再生产,依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是采用了集约式的经济发展类型,因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剧。
3.农业污水排放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淮河流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据了解,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污染也相对严重。
4.生活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其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污水,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一年的洗衣污水量就将近22亿吨,相当于76个昆明湖。
5.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淮河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有些地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淮河流域重点工业企业基本具备了污染治理能力但监管手段薄弱,企业偷排、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南北分界线-淮河的洪涝“烦恼”
(一)淮河洪涝现状
淮河历史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无灾”举世闻名。21世纪以来,通过国家的多方面治理,淮河洪涝灾害有了明显的环节,但灾害的根源仍然没有清除,特别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的现象。在今年6-7月,淮河再一次被洪涝所侵蚀,两岸人民再一次受到了洪涝的威胁。
(二)淮河多洪涝的原因
1.气候因素
淮河干流以及上流地区都是夏季暴雨的多发地区,产生淮河利用与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淮河流域大范围持续的降水是由于低涡的接连出现而形成的。初夏梅雨期的长短,雨量的多寡基本上决定了淮河全年的水情。在查阅了近百年的有关淮河洪水的资料后发现,台风的路径涵盖了淮河的全流域,即台风可以给淮河全流域带来影响。
2.历史因素
历史上有名的黄河夺淮是导致如今淮河洪涝灾害的原因之一。黄河夺淮导致了淮河不能直接入海,淮河被迫从洪泽湖一下的三河还流入江。淮河地区的大小河流由于黄河夺淮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的现象。
三、治理淮河水污染及洪涝的具体措施
(一)治理淮河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1.改善管理机制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体制基本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一样。但问题在于我国对
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权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水环境管理权之间的关系未作明确、详细、可操作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各部门之间“争夺权力、推诿责任”的现象,不利于水污染的全面系统防治。在中央和地方水污染防治管理的关系上,我国实行分级管理制,很容易出现水污染防治工作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情况。因此,我国有必要结合国情,借鉴他国经验,明确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中央和地方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权利义务。
2.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阶段,人们环保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严格执法应该是调整人们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最重要手段。“三湖三河”的环境污染和对流域工业企业所采取的集中式限期达标排放“零点行动”等等,说明了以往我们在执行有关环保法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但是,在严肃执法、公开查处上还比较薄弱。因此,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是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3.加强部门合作
淮河流域治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以往由于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与冲突或者各地区之前存在利益冲突造成工作开展的阻碍和浪费。各地方、各部门应该相互协作,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环保部门统一安排部署加强监督管理,帮助落实资金、技术计委、经贸、财政、金融等部门帮助落实项目和政策。轻工、化工、农业等行业部门从行业政策上加以指导、协调和服务建设部门对城市污水集中控制进行组织指导水利部门加强闸坝调控及省界断面的监测等。企业积极治污形成
了各方密切配合淮河治污。
4.加强教育、宣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的目前淮河水污染防治所采取的途径主要甚至是完全依赖行政手段去解决切问题而忽视公众的力量所起的作用。就淮河污染治理来说,各级政府在当时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淮河治污工作,但是无论是政策出台还是措施的实施上却很少征求公众的意见,在具体治理过程中也并没有发挥公众应有的作用。只有建立公共参与机制,才能有效的加大执行的力度,而全方位的实现环境监管。而增强教育和宣传也是为了增强环境意识,让人民群众和权力机关行使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力,使全社会人人自觉保护环境及水资源。
5.利用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发展节水型工业。淮河流域出现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与其选择和实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密切关系。谋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加快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使速度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工业提高科技
(二)治理淮河洪涝的具体措施
1. 完成已有规划的防洪体系建设是最紧迫的任务
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规划,代表了当前人们对淮河流域防洪的认识,近期主要措施见199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共有19个项目。建设任务原定10年左右基本完成1997年第四次治淮会议确定2005年基本完成。目前的实际投资为计划的1/3,工程量完成不到一半,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完成近期规划任务后,淮河干流将提高防御洪水标准,上游达到10年一遇,中游100年一遇,下游略超过10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中下游防洪标准可达5年一遇;主要支流可防御10年~20年一遇洪水。
2.已有防洪体系的维持问题要解决
淮河的防洪工程多建于五六十年代,有些还是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基础差,质量有隐患,老化失修严重,正常的运营管理也存在困难,如何维持现有防洪体系的简单再生产,可能比提高标准、上新项目还要艰难。
防洪体系,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也包括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作为社会公益性的防洪工程,维护补偿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但国家所拨的资金有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较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研究制订出相应的补偿政策。
3.行蓄洪区要调整
淮河中游现有行蓄洪区18处,蓄洪区4处,内有人口40万,耕地20万公顷,淮河流域经常性受灾的是这部分人口和土地。从运用情况看,多数蓄洪区效果较好,行洪区则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现有行蓄洪区要按照有退有保、有平有留的原则,进一步研究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的规划方案及调度运用方案,调整行蓄洪区的安全建设措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除淮河干流之外,沂沭泗水系和淮河支流尚有6蓄滞洪区,也应结合河道治理的总体方案,在安全建设和运用方式上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1]蒋洋洋.基于矛盾观视角下淮河流域环境治理分析[J].科技风,2020(17):168.
[2]虞邦义,曹秀清,蒋尚明,倪晋,沈瑞.淮河流域洪涝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20(06):36-38.
标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代写 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代写实践调查报告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