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征文」演技六讲

daixie 1043 0

  《演技六讲》已经读到第5讲了,我觉得我已经有了重读经典的心了。因为总是感觉它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我没有理解的地方。经典的意义就是,青年时代,每一次阅读就像是一次经验,都会添加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所以,应该在学习表演时多读经典,而再正真开始演戏时再拿出来研读。后面有非表演专业思考,各位不是表演或者导演专业的朋友请放心阅读。

-------------------------------------

  《演技六讲》第五讲,观察。

  1.这个教授跑去见了小女孩的婶婶,因为她婶婶也是一个对表演略懂一二的人。然后这一章介绍了这个教授对小女孩的一个训练。就是让小女孩在一天里,抽上一个小时把自己一天所有有趣的事情,回想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这也呼应了《导演基础教程》里讲的,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的创作,都要以剧本和舞台的行动性为第一要素。

65.JPG


  我记得我的启蒙表演老师当时给我上课时,让我演一个找硬币的廖皇成,我就在那个房间里胡乱的翻,然后推开了垃圾桶。老师说我表演的还行,然后让我看向窗外,她真藏了一个硬币,让我真的去找。那时候我就不是在“演”了,而是真实的生活。用术语的话,就是“节奏”有了,也真听真看真感受了。等我找到硬币过后,老师又让我演了一次。一瞬间就有了感觉,我想。这就是观察,并且存储记忆的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这个教授也是让小女孩做这种训练,不过她是通过去观察别人,而自己重复动作。


  2.整个第5讲,应该就是想表达上面那段意思。而我却看到教授和婶婶对话的一个有趣的地方,婶婶:“我的理论就是:要做演员就得演戏。你能演什么就演什么,有一天好处你就演一天。”这让我联想到《八月》的一篇介绍文章,我还没有来的及去看这部电影,豆瓣评分还是挺高的。


  这一部电影全部用的是兼职演员,比如这个剧中需要一个水管工,那么导演就真的去找一个喜欢演戏的水管工,让他在戏中去饰演自己的生活。而这种用演员的方式有几种限制,第一个就是演员的演技问题,需要导演对于原生演员的演技的挖掘。第二个就是对于演员本身的限制,这种演员始终不容易当上明星,或者说因为戏路太窄,不能称之为表演艺术家。因为明星是需要饰演各种不同的人,所以他得专业的学习表演,学习各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婶婶这个办法是很可行的。在互联网商业上有一个理论叫做“核心理论。就是说,一个传统企业,它是拥有各种渠道,拥有各种中间商。这种渠道和中间商的作用就是扩大产品的销路,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这个产品(如果是做产品的朋友应该深知渠道的重要性。)当时华为的老板去登珠峰,他在珠峰大本营上的商店买不到可乐,买不到咖啡,哇哈哈的矿泉水却摆在了货架上。这就是哇哈哈恐怖的地方,渠道实在是太广了。


  (敲黑板了啊!)可是,互联网的最基础的作用就是信息的传播。比如一个人在山村里采集了很好的蜂蜜,全手工养殖的。换做以前,没什么人能够知道在这个角落里有这么好的蜂蜜。他想扩大经营,必须出去拉投资,去建立渠道,建立中间商。如果用互联网,他只需要在淘宝上开一家店,用上物流网(快递)。就可以达到渠道商的作用。(渠道商主要作用就是传播商品信息,以及把商品交易到顾客手中。传播信息的作用被淘宝替代,商品交易被物流取代。)所以,如果用互联网经营一件商品的话,我们只需要经营这个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就行了。比如上面那个蜂蜜的例子,核心内容就是品质优良的蜂蜜,而其他的都可以砍掉。奥卡姆剃刀原理就是,砍掉一切多余的东西,那么这个产品就是精品。苹果手机的简约设计就来自于此。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外卖。外卖就是把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厨师和消费者对接起来了。厨房做好菜,直接通过送餐员,达到消费者手中。那么就“电影”这个产品来说的话,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导演教程基础》第一章第四节提到(明天我就会详细写)。


  “所有的演剧创作元素中,可以删简为三大要素:演员,观众,和舞台。”一个演员,在一个地方,有一群人在看他创作。就可以称之为演剧创作了。注意,此处说的是“演剧创作”并不是完整的“演剧艺术”。如果是电影来说,可以把这几个要素改动一下。演员,剧本,观众。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系统,比如你拥有一个飞机的图纸,你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个有机翼的人,寻找一个有发动机的人,寻找愿意提供机油的人。最后变成一个网上组织,把飞机给拼出来(当然,飞机这种东西很不容易啦。但是比如国外的电影来咱们中国翻译,就是一个翻译组,下发给各地的人员电影里的一句词,然后翻译,最后拼凑起来。)


  互联网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作用就是把所有的人和工作给分的很精细。(我们考大学时分专业就是为了迎合工业化的分工制度。)因为工业化时代不是农耕时代,知识量太多了,所以必须得分工。而互联网在又是反过来在促进这个分工的聚合化,让那些精细分工的人像乐高积木一样,拼在一起。变成想要的东西。那演员可不可以分工呢?就像那个婶婶说的那样?就像《七月》导演用人的那样?演员不用明星,而用那些身在各行各业的,却拥有强烈表演欲望的人。因为演员最后要在电影里做到的是什么?不就是真实的,以角色的身份生活在其中吗?那为什么不能让角色自己来饰演自己呢?


  (《七月》的导演就说过,那些兼职的演员,有时甚至比专业的演员对于拍戏更加上心,也更加认真和谦虚。因为他们是真心热爱表演的人。比如当时我在补习高考文化的时候,那位教我地理和政治的老大叔,分别的时候一直就念叨着:小子,以后拍电影了记得来找我啊!)


  可不可以把演员这个核心要素做一个分工?在一个app上分别列出各个职业的人员,他们愿意演戏。各个有好本子的编剧,有好想法的导演,缺乏资金,请不起明星,就来这个地方找那些真实生活在角色中的人。剧本的分工化,不是同样如此吗?(国内已经有很多家app开始做演员和剧组的对接工作了,可是他们沿用的都是专业演员。我认为选择角色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在互联网上找到那个角色,比如什么美拍,或者微博。甚至某个新闻的主角。)当然,这种方法是有局限的,你不知道这个兼职演员的好坏,在导演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和兼职演员解释专业技能。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就是很有可能不卖座。因为现在的电影市场已经开始呈现出这种现象了。之前有篇报道,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还没有宣传的成本高。而宣传的一大方法就是经营IP。什么叫做经营IP呢?比如一本《哈利波特》写得很好,很多人看。于是可以把这部小说做成电影,可以把它做成游戏,甚至做成小礼物变成周边用品。电影里有几个主要IP,你看这部电影是冲着这个电影的原著去的吗?是冲着某个明星去的吗?是冲着某个导演去的吗?


  可能只是一个原因,也可能都有。整个市场上只冲着电影本身去的人并不是很多,甚至你去看《麦兜响当当》也是冲着那只猪去的吧?那也是一个IP啊。而一般冲着电影本身去的,很多都是人们在观看那些经典的电影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冲着剧本,冲着拍摄技术,冲着导演技术,演员技术去的。所以这种制作的电影,可能会变成文艺片,但是不大可能 能赚上太多的钱。

标签: 代写征文 征文代写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