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xs 640 0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工业园区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数据收集自工业园区内外企业的样本规模;利用这些数据,对影响工业园区内外企业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反过来对经济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采用了量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中国和世界越来越认识到,有组织的工业园区可能是社区工业发展的有力工具。许多公园都经过精心规划,反映了人们对这种开发方式内在潜力的深刻认识。然而,许多其他人很少努力从他人的错误中获益,并且表现出严重的基本缺陷。

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新的面貌,带来了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变化。此外,IPs运营活动代表了许多成就,从相反的角度,暴露了环境、收入、经济结构转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估IPs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积极和消极影响。根据SPSS20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在IPs内外的企业群体中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两个群体间的平均差异,本文所述的研究结果可作为提出解决方案的基础,以促进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克服其消极影响。

虽然本文强调了正确规划工业园区的积极效益,但失败的风险是工业发展计划中固有的,而工业发展计划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该提案提出,考虑到这些因素将有助于确保公园的成功;而隐含的假设是,不考虑这些因素将给工业园区、社区以及可能的地区带来问题。

关键词: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影响;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 sample size of enterpris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industrial park; Using these data, a quantitative model is adopted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enterpris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industrial park and how these factors in turn hav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and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ly aware that organized industrial parks may be a powerful tool for commun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any parks have been carefully planned, reflecting people'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nherent potential of this development mode. However, many others make little effort to benefit from others' mistakes and show serious basic de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arks has brought a new look to emerging economies and brought extensive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In addition, IPS operation activities represent many achievements, and from the opposite point of view, they expose many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 income,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f IPS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ss20 software, the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is implemented in the enterprise groups inside and outside IPS to test the aver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search result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proposing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vercome its negative impact.

Although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positive benefits of correctly planning industrial parks, the risk of failure is inherent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 which does not take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The proposal proposes that taking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will help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park; The implicit assumption is that ignoring these factors will bring problems to industrial parks, communities and possible areas.

Keywords: IPs ; Economy;Development; Effects

 

目录

Certificate of Independent Study (IS) Approval to Master's Student.......................... III

Form of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t Academic Work................................................. IV

致谢............................................................................................................................... V

摘要.............................................................................................................................. VI

Abstract....................................................................................................................... VII

表目录......................................................................................................................... XII

图目录........................................................................................................................ XIII

1 导言................................................................................................................. 1

1.1研究背景............................................................................................................ 2

1.1.1工业园区与可持续增长............................................................................... 3

1.1.2不属于工业区的公司也将受益................................................................... 3

1.1.3围绕工业化的政策....................................................................................... 3

1.1.4可持续城市发展........................................................................................... 4

1.1.5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5

1.1.6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 6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2.1国外研究现状............................................................................................... 7

1.2.2中国的研究现状........................................................................................... 7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7

1.3.1研究设计和方法........................................................................................... 7

1.3.2数据收集方法............................................................................................... 8

1.3.3抽样............................................................................................................... 8

1.3.4数据来源....................................................................................................... 8

1.3.5数据分析....................................................................................................... 9

1.3.6结论............................................................................................................... 9

1.4研究与创新........................................................................................................ 9

1.5研究技术路线图.............................................................................................. 10

1.6研究问题.......................................................................................................... 11

1.7研究结构.......................................................................................................... 11

2章:文献综述..................................................................................................... 12

2.1研究背景.......................................................................................................... 12

2.1.1研究概述..................................................................................................... 13

2.2工业化.............................................................................................................. 14

2.2.1工业化的历史............................................................................................. 14

2.2.2工业化的特点............................................................................................. 15

2.2.3工业化阶段................................................................................................. 15

2.2.4工业化的优势............................................................................................. 15

2.3项目理论方法.................................................................................................. 16

2.3.1经典经济理论............................................................................................. 16

2.3.2马尔萨斯经济理论..................................................................................... 17

2.3.3马克思主义理论......................................................................................... 18

2.3.4工业化叙述方法......................................................................................... 18

2.4研究差距.......................................................................................................... 19

2.4.1妇女对工业化的贡献................................................................................. 19

2.4.2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 20

2.4.3工业化的负面影响..................................................................................... 21

3章:研究方法..................................................................................................... 23

3.1研究总结.......................................................................................................... 23

3.2研究方法.......................................................................................................... 23

3.3数据分析.......................................................................................................... 23

3.3.1因变量......................................................................................................... 24

3.3.2自变量......................................................................................................... 24

3.4道德问题.......................................................................................................... 24

3.4.1没收人民土地............................................................................................. 25

3.4.2公共服务压力增加..................................................................................... 26

3.4.3工作场所的骚扰和歧视............................................................................. 26

3.4.4社会不稳定加剧......................................................................................... 26

3.4.5健康与安全................................................................................................. 26

3.4.6当地文化的侵蚀......................................................................................... 26

4章:调查结果..................................................................................................... 27

4.1工业园区的经济影响...................................................................................... 27

4.1.1工业园区创造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经济空间............................................. 27

4.1.2工业园区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8

4.1.3 工业园区提高了操作能力........................................................................ 28

4.1.4工业园区在工业中起着主导作用............................................................. 29

4.1.5工业园区对国家的出口价值和预算做出了巨大贡献............................. 29

4.1.6工业园区有助于基础设施的发展,并加强该省的经济联系................. 29

4.2工业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1

4.3工业园区对就业的影响.................................................................................. 32

4.3.1园区支持培训和提高工人的技能。......................................................... 32

4.3.2施工期间的额外工作................................................................................. 32

4.3.3入驻工业园区的公司和企业的工作岗位................................................. 32

4.3.4工业园区建设后创造的就业机会............................................................. 32

4.3.5工业园区将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 32

4.3.6工业园区还可能导致失业......................................................................... 33

4.3.7工业园区建成后无工作............................................................................. 34

4.4工业园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34

4.5讨论.................................................................................................................. 37

4.5.1优势............................................................................................................. 37

4.5.2缺点............................................................................................................. 39

4.6评估园区与社区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41

4.7区位理论.......................................................................................................... 43

4.7.1市场导向型产业......................................................................................... 44

4.7.2以材料和资源为导向的产业..................................................................... 44

4.7.3运输导向型产业......................................................................................... 44

4.7.4以劳动力为导向的行业............................................................................. 45

4.7.5非导向产业................................................................................................. 45

4.8管理.................................................................................................................. 47

4.9项目前规划...................................................................................................... 49

5章:结论和建议................................................................................................. 52

5.1结论.................................................................................................................. 52

5.2建议.................................................................................................................. 52

5.3局限性和未来研究.......................................................................................... 54

参考文献..................................................................................................................... 55



 

表目录

3.4.1.1 社会负面影响评估水平统计................................................................... 25

3.4.1.2 工业园区内外企业平均值比较............................................................... 25

4.1.1.1 IPS对经济的积极影响统计...................................................................... 27

4.1.1.2 IPS内外企业平均价值比较...................................................................... 28

4.3.5.1 IPS对社会和就业的积极影响统计.......................................................... 33

4.3.5.2 IPS内外企业平均价值比较...................................................................... 33

4.3.7.1 社会和就业负面影响评估水平统计....................................................... 34

4.3.7.2  IPS内外企业平均价值比较.................................................................... 34

 1 导言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和成就之一是工业化。工业化始于世界西部,并导致了今天的城市化和高度繁荣。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工业化只是一个新概念,仅仅实施了几年。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工业集中在特定区域是建设工业园区的原因。工业园区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其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工业园区是一种必然要求,因为这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工业园区对大多数经济因素都有直接和普遍的贡献,因为它们刺激了技术转让和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竞争,并使国内投资资源更具吸引力。工业园区还通过为主要产业发展配套服务来帮助经济发展。然而,工业园区也对除部分地区外的所有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包括环境的污染、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和落后的技术转让。关于全球工业园区影响的研究存在巨大差距。工业园区对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核心,因为它们的建立是为了给人民和社区带来经济繁荣。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园区是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作为一种规划、管理、促进工业开发的手段而出现的。工业园区在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刺激地区经济发展、给地区带来各种综合效益的同时,也曾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经过反思,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积极朝生态、环保、绿色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共进的方向发展。各地工业园区建设热潮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势头较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工业园区具备较好的投资潜力,但由于起步较晚,建设经验不足,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中国部分工业园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工业园区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这个区域环境中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齐全的配套服务体系为聚集的工业企业服务。中国的工业园区形成缘由有三方面,一是80年代初经济特区建设中外商投资的驱动下产生;二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需求而产生;三是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而产生;至今在许多地方已有诸多工业园区纷纷建立起来。

1.1研究背景

工业区位理论解释说,工业区的形成可以基于交通支出最小化的概念(Yuan2006)。该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基于减少支出和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空间产业布局模型。从本质上讲,运输成本从总生产成本中最小化,以增加投资者的利润。大多数工业产品占总生产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与产出和投入运输直接相关(Giang2012)。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工业园区的发展应以区域工业集中生产为基础。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为了促进特定区域或地带的产业集中。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产物,有必要理解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农村社会从依靠农业活动向以工业活动为主的城市社会的转变。这些社会以商品生产及其分配为主导(Kien2016)。工业化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化初期的特点是,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以熟练工人、机械动力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自那时以来,工业化给工业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积累。

根据Anh2018),工业化已经改变了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上述国家已成为全球历史上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最近的过去,由于工业化,中国已经成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之一。在非洲,工业化由于进展缓慢而完全不同(Kien2016)。几十年来,非洲经济一直依赖采矿和农业生产,这给主要是农村人口带来了有限的收入。直到最近,非洲才开始接受缓慢发展的工业化。工业化被认为是非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尽管非洲大陆很少关注工业化(Yuan2006)。如果一个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充满活力,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非洲要像其他大陆一样实现全面的城市发展,就必须对工业化给予必要的重视。当大量的人聚集在市中心时,发展工业是必要的。城市社区不仅是产业的劳动力,也是产品的消费者。工业园区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

城市中心有效地组织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扩大规模经济的基础。在人口稠密地区,人才和技能的多样性有可能刺激创新(Kien2016)。与人口稀少的地区相比,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很容易培养创造力。智力资本和增加配方奶粉的流通量是工业化的重要投入。许多人集中在相对较小的工业区,这是社会变革和城市经济繁荣的证据。借鉴工业国家的经验,非洲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建设工业园区。这些国家已开始优先重视工业发展。非洲联盟评估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将其置于优先议程的核心。与此同时,非洲各国政府正在寻找最新的创新。以下是工业园区的一些优势。

1.1.1工业园区与可持续增长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一些经济问题,包括可持续性问题,使企业能够节约资源和资金。在工业园区,先前分离的公司被安置在规划良好的工业发展区域(Prajapati等人,2021年)。当这些公司分组时,它们在工业园区共享环境服务和资源,而不是分散。通过公司共享标准废水处理设施,环境绩效得到了改善,所有这些都是以公司单独运营无法实现的最低成本完成的。同样,一家公司的废物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塑料等资源而成为另一家公司的投入。

1.1.2不属于工业区的公司也将受益

在工业区设立的公司和监管机构将从中受益。监管机构可以利用工业园区挑战某些行业放弃城市中心和人口稠密地区,以改善城市地区的环境质量。工业房地产对中小企业(SME)也很有价值(Kien2016)。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大,没有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这就是工业园的意义所在。中小企业重组为工业园区;监管机构有能力控制污染率,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将组织组合在一起也是减少资源和监管机构用于监测公司污染的时间的一种手段。监管者只需要关注整个工业园区的排放,因此与单独的组织相比更容易。

1.1.3围绕工业化的政策

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工业政策,以便取得成功并产生影响。根据政策的不同,世界各地的许多工业园区对周围社会有着不同的经济影响。好的政策必须解决城市发展的环境、经济和综合社会问题。工业化自然会对城市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产生不利影响(LongZouLiu2009)。

许多国家渴望通过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但在城市发展管理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一体化方面存在局限性。非洲国家目前正在努力解决城市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非洲国家目前正经历着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人口流动。然而,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中心的管理仍然面临重大挑战。管理挑战导致城市中心的贫民窟激增(Anh2018)。管理城市中心的这些挑战导致了人口过剩,本应对社会有用的东西也变得有害。不断增长的人口变得难以管理,因此对城市发展构成了挑战。因此,良好的政策对于城市发展的管理及其向工业化的转变至关重要。

1.1.4可持续城市发展

要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认真规划和管理。可持续城市发展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城市中心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城市管理者必须处理中心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城市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严格平衡。城市必须开发其结构性资源,使其能够在不造成任何环境破坏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

随着全球城市人口在15年内从5700万的惊人年增长率增长到7700万,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变得非常困难(LongZouLiu2009)。非洲和亚洲是全球城市化的中心,因为这两大洲见证了大规模的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这两个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下去。例如,1990年,非洲人口仅占城市中心居民的31%。然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49%ZhangMountBoisvert2004)。持续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培训、教育、卫生、社会和物质基础设施以及额外的投资。从本质上讲,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显然正在成为一个问题,并对城市发展构成挑战。

由于快速变化的人口增长、地方、区域和全球挑战,世界各地的城市面临着独特的困难。为了遏制城市面临的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规划领域采取广泛和动态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必须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以减少城市地区现有的挑战,如贫困、住房条件差和过度拥挤。这一战略将加强经济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使可持续城市发展成为可能。

可持续城市发展有几个方面,包括环境质量、经济机会和社会福利。经济层面包括市场准入、平等的经济机会、基础设施、经济增长计划、获得信贷和资本、多样化的本地和国际竞争机会以及运输。社会层面包括健康、安全、公共服务、安全、公民权、经济适用住房和人权等社会问题。最后,环境层面包括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如土地和水、废物管理、减缓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燃料消耗、粮食和水的使用以及功能性生态系统。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兴问题,因为许多城市热衷于工业化,而没有适当的城市规划。渴望在没有良好规划的情况下发展城市中心的城市现在面临着许多挑战(LongZouLiu2009)。可持续城市发展旨在改变这些中心的城市社会和农村环境。可持续城市发展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提供社会和物质便利以及经济机会。工业化必须通过城市发展计划来实现,这些计划已证明是可持续的,并在为子孙后代保护环境的同时考虑到环境。

1.1.5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工业化是从前工业化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普遍形式,它伴随着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可以用GDP在一段时间内的大幅增长来描述。“工业化”一词是一系列社会和经济进程的名称,其重点是实现更有效地创造价值方式。多年来,工业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已变得广泛。工业化不是从一个事件中产生的;相反,它是长期持续活动的结果。单个工业工厂的建设不能被视为工业化,而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这些事件不断地为当地经济实现了重大里程碑。工业化本质上是新型产业的开放对农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时发生的质变。为了确定工业化已经发生,有必要设定一个阈值并定期进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三种主要方式确定经济中是否正在发生工业化。这三种方法包括将农业与工业雇佣的劳动力进行比较,观察区域景观,最后比较农业和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一个地理位置的景观可以决定工业化水平,因为后者显著改变了前者。

工业化导致城市化,这被描述为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中心的大规模迁移。人口迁移是工业活动的结果,因为人口试图走向经济繁荣。城市中心的工业化为人口提供了极好的经济机会,这一事实常常说明了这一点。城市化也可以定义为总人口在工业化的同时普遍增加,这代表着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通过观察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比居住在农村中心的人口比例缓慢而急剧的增长,可以更好地解释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还导致在特定地区建造高层建筑。简言之,工业化是一个改变社会和经济结构的过程。这与个人从农村地区向城市中心的大规模转变有关,而重大的环境变化是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转变引起的。

1.1.6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

工业化始于土地革命之后,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所有人类成就的缩影。工业化是16世纪经济扩张的结果。在十八世纪,经济和技术史上有了重大突破。工业革命期间诞生了几项发明,并导致了21世纪西方的巨大繁荣。始于16世纪的活动在21世纪达到高潮。正如历史学家所描述的那样,工业化进程最早起源于英国,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工业化时期仅限于英国的活动,从1763年到1864年。第二个时期包括德国、日本、美利坚合众国、苏联和其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工业化的。第三个工业化时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工业化的国家。英国有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形式,它是白手起家自发形成的,没有从任何国家吸取任何教训。

根据Prajapati2021年)的说法,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期间,是指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个人数量增加。城市化不仅关注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的简单增长,还关注公共社会服务、生活条件、产业结构和就业从农村到城市生活方式的一些变化(郭平,2008)。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历史进程,由人口动态引起的体制和技术变化所引导。由于剩余能源供应普遍短缺,19世纪以前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相对较小。然而,通过结合18世纪和19世纪的系统和技术,这些缺点被消除了。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毫无疑问,城市化的历史或多或少是以工业化的历史为前提的。上述说法在发达国家尤其正确。在这些国家,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并归因于社会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然而,这种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在发展中国家可能行不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不太可能是工业化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

以下研究的重点是确定工业园区建设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鉴于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对工业园区经济影响的研究与国外有很大不同。中国最近才开始分析和研究工业园区的影响。中国一直依靠政府机构的投资来研究这一课题。中国科学院一直是此类研究项目的中心,以确定工业园区的影响力。本部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工业园区及其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迅速。这项研究开始于美国,后来传播到其他国家,现在越来越流行。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大学领导。研究人员结合国际研究文献,确定了国外许多研究现状与国内相比的进展情况。工业园区正逐渐被引入学校课程,现在学生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学习更多内容。哈佛大学等大学与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目前的研究现状是调查工业园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化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国内多。

1.2.2中国的研究现状

对中国工业园区的研究最近才开始,使中国略落后于美国等其他国家。然而,该国的势头正在缓慢增强,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地参与研究。在资助此类研究项目方面,政府在促进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影响的研究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学者们也在为此作出贡献。近几十年来,中国对工业园区的研究越来越多。教育部门在促进工业化和工业园区研究增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以下研究将广泛关注工业园区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众所周知,工业园区对周边环境有重大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它对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研究论文将描述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问题、概念框架、理论框架、数据分析、发现和结论。研究论文共分五章,大致描述了问题,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讨论。

以下研究将有组织地进行,并将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工具、抽样和数据表示方法。研究问题是描述性的,用于确定数据分析技术。

1.3.1研究设计和方法

以下研究将采用以下设计和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策略是调查研究,涉及多种数据收集工具,包括定性和定量数据。数据来自大样本量,研究设计是描述性的。本研究首选描述性研究设计,因为本研究旨在分析工业园区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郭平,2008)。描述性研究设计是实用的,因为它描述的情况没有改变或操纵被检查的现象。具体的设计也有助于这项研究,因为它有助于回答诸如如何、什么、在哪里、何时等问题。本研究还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因为它涉及收集定性和定量数据,以提供对研究问题的清晰理解。考虑到研究的时间因素,本研究使用从调查对象收集的横断面数据。

1.3.2数据收集方法

由于研究的广泛性,本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将不限于单一工具。研究人员使用各种数据收集工具来确定这些信息的可靠性。本研究使用了主要和次要数据,并依靠不同的工具收集数据。为了收集原始数据,研究人员使用了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人口众多,包括工业工人、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以及不同工业园区周围的社区(马和杜,2012)。从大量人群中选择的样本量通常相对较大。问卷调查对于从大量样本中收集数据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收集大量信息。

1.3.3抽样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概率和非概率技术对人群进行抽样。由于目标人群数量众多,研究人员一方面使用概率抽样。概率抽样为每组提供了被选择的机会。随机抽样似乎是最佳选择,因为每个成员作为样本参与的概率都不是零。分层抽样还用于将目标人群划分为若干层,并通过随机抽样技术从每一层抽取样本。简单的随机技术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没有任何偏见。

1.3.4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了主要和次要数据。本研究首选原始数据,因为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关于该主题的第一手信息。另一方面,辅助数据用于加强从原始数据收集的信息。主要数据来源包括工业工人、居住在工业园区附近的社区成员、政府官员和决策者。从上述参与者收集的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得的。二级数据来源包括工业报告、城市发展政策和与工业园区相关的产业政策。

1.3.5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分析取决于研究问题的类型、研究设计和收集的数据。研究问题是描述性的,收集的数据是定性和定量的。通过访谈和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通过叙述过程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也用于分析通过观察和封闭式问卷收集的原始数据。描述性统计用于描述和总结这些数据。

1.3.6结论

以下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考察工业园区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使用的描述性方法是为了获得与本论文主题相关的研究问题类型的准确结果。使用不同工具收集的数据使用不同的技术进行仔细分析,以获得最佳结果。本研究论文的目的是确定那些主要被低估或低估为工业园区成果的重要领域。研究发现,工业园区影响着广泛的经济发展,包括一些似乎与经济没有直接关系但仍与经济相关的行业。

1.4研究与创新

研究项目必须有研究创新。研究和创新的机会巨大,从研究设计的简单曲折到复杂多样的研究设计。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现有的研究方法不一定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它与传统方法不同,传统方法在研究项目中使用单一的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它可以独特地宣传研究成果。作者讨论了如何结合数据收集工具、技术和方法来获得最佳结果。鉴于研究的动态性,作者不得不采用几种研究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这项研究将是独特的;由于其复杂性和广泛性,人们将依赖混合方法和设计。混合研究方法将论文缩小到特定的小节(Kien2016)。这项研究将是创新的,因为它将检查工业园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甚至考虑那些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工业的影响。

例如,拥有工业园区的城市中心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废物管理等环境问题的影响,这可能会节省资金。当工业园区建在城市中心时,监管机构可能需要花更少的钱来确保废物管理。因此,由于研究项目的动态性,本研究将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只采用单一的研究设计方法和多种方法。

1.6研究发展

工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工业园区是促进经济发展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的重要途径;

2、工业园区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3、工业园区是环境污染集中控制区;

1.7研究结构

本研究将分为六个部分

1章:导言

本章将对论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这对于增强读者对研究内容的洞察力至关重要。具有一定的研究理论和社会价值。此外,本节还将深入分析研究主题,以及本文使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来源。

2章:文献综述

本章将涵盖不同学者所做的研究。它将提供对研究背景的洞察,并包含研究的工具性思维。此外,本节将概述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从而成为一个关键的比较部分。它还将包括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差距,从而成为加强未来研究的工具的一部分。

3章:方法论

方法学部分包含研究中使用的技术和程序。它还包括研究数据收集技术和研究分析方法、哲学和方法。此外,本节将在研究、设计和程序中应用可信度来源。

4章: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本节将对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旨在回答研究问题。这将为研究论文的发现和论文中使用的数据分析提供明确的结果。

5章:结论和建议

本节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结果。本节还将介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研究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此外,本节还将解释本研究对未来研究的影响和建议。

2章:文献综述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一种通过鼓励公司在工业园区运营而制定的投资资本动员战略。被吸引的公司将使特定地区和国家受益,因为它们将从这些地区吸引大量劳动力(CUHOANGLE2020年)。此外,它还促进创造就业机会,解决该地区的各种问题。工业园区开发是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兴趣点(CUHOANGLE2020年)。根据不同学者进行的各种研究,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并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水平(DaiLeNguyen2013;伯里,2004年;Bui SchreinemachersThomas2013年)。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对于解释基于运输成本节约的工业园区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围绕基于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产业分布空间模型展开(Anh等人,2019年)。根据这一理论,最小化运输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利润的主要目标。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多数生产成本可归因于运输成本,因为运输成本与投入和产出的移动有关(Anh等人,2019年)。此外,根据这一理论,工业园区的发展是建立在工业生产在特定区域集中的基础上的。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扩张改变了经济。然而,与工业园区发展的积极贡献相反,也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工业区的工人仍然面临低生活水平、低收入和失业。此外,工业园区内外不断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扰乱了一些人的生活。

2.1研究背景

工业园区模式已在加强资本动员以实现地方发展和其他社会经济目标的国家得到有效发展(Le等人,2020年)。工业园区的发展旨在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住房收入水平和其他优势(Thuan等人,2018年)。工业园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能够提高效率和吸引投资者的好领域,从而改善国家的竞争性投资环境。本文的目的是批判性地分析各国工业园区发展的属性,重点是越南等国家。到2018年,越南在其463个项目中开发了326个园区(Le等人,2020年)。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该国能够吸引7500个国内投资项目,从而获得970万亿越南盾的资本(Le等人,2020年)。本研究旨在分析工业园区的发展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1.1研究概述

大多数学者一直试图找出工业化的影响。使用定量、叙述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并使用相关分析数据。此外,该研究使用来自不同来源的二次数据来增强研究证据。该分析基于来自不同国家的事实证据,即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它们产生了影响。根据Nguyen等人(2006年)的说法,越南郊区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家庭失去农业用地。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由于土地需求和征用的增加。这些土地被用于开发工业园区和城市地区,其中一些家庭陷入贫困。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土地征用对当地居民收入的影响是复杂的。此外,随着工业化,社区之间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各种研究表明,商业便利化和教育是鼓励家庭参与非农活动以增加收入的基本因素(Le等人,2020年)。

许多研究表明,土地征用对城市化和工业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些研究确定了失去土地后的家庭状况和收入水平。选定的分析因素描述了工人数量、户主、性别、农业用地面积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各种相似性(Le等人,2020年)。根据Le2007)的研究,对提取的结果进行了统计重新计算,以显示工业化后生计收入水平的变化。此外,根据Van Huong2014)的一项研究,作者描述了农业土地征用对促进工业化的影响。还有各种研究表明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了外国直接投资在各国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各国的经济绩效(Nelson等人,2010年;Damborsky等人,2013年;Melnyk等人,2014年)。此外,学者们还调查了工业园区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PaulSharma2013)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评估人们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为了评估这些因素的影响,作者使用了最小二乘法,并意识到对工业园区发展基础设施系统的个人评估是优秀的。道路、清洁水和可持续能源的使用有所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下图总结了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

2.2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高度工业化社会的经济转型时期。它包括以制造业为目的的大规模经济重组(O&aposSullivan&Sheffrin2003年)。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与依赖化石燃料的污染行业的增加有关。然而,随着绿色产业和政策实践的不断发展,工业化中的技术跨越有所增加。大部分投资集中在清洁技术开发上。原始工业化之后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从农业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被称为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始于18世纪的北美、法国、德国、欧洲、比利时、英国、瑞士和其他国家(格里芬,2010)。这种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技术进步,畜牧业已被产业结构中的工业劳动力和金融发展所取代(Sampath2016)。

2.2.1工业化的历史

在前工业时代的大多数经济体中,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人口的重点是确定他们的生存手段。像雅典这样的经济体将商业和贸易视为其生存战略。工业化始于18世纪,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全球工业化的国家。英国经历了被称为英国农业革命的农业生产力的强劲发展,这导致了劳动力的增加,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Mitch2018)。由于可耕地和商业性农业效率低下,人们无法再致力于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农业技术,农民可以轻松养活比过去更多的工人。使用的技术导致了对传统上由工匠提供的机械和硬件的需求。在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作品的创作经历了重大的波动。商品创造过程分为简单的任务,每个过程都逐渐机械化。开发的机器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率,从而提高了产量。随着工业化,新能源也得到了开发,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新能源形式的发展,一个经济体的能源消耗增加,工业化国家的这种趋势仍在继续(Griffin2013)。从英国开始,工业化从北欧向东和向南蔓延。

有了这些发展,神奈川会议之后,日本被迫向美国开放下田和函馆港口。

2.2.2工业化的特点

工业革命主要涉及技术、文化和社会经济变革。技术变革涉及使用新开发的设备,如钢材。此外,它还涉及电力和燃料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开发了纺纱机和动力织机等新机器,以增加生产的便利性。此外,工业革命导致了农业部门的改善,从而导致了人口的增加。它还导致了文化变化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各种变化,从而改善了国家的经济表现。各种社会变革席卷并导致了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

2.2.3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有两个主要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60年至1830年,主要发生在英国(Agarwal&Agarwal2017;徐等人,2018年)。英国避免出口机械和熟练的制造技术。英国的垄断正处于关键阶段,因为英国人已经看到了在海外经营的机会。这导致了威廉和约翰·科克瑞尔的比利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比利时成为欧洲大陆第一个经历经济转型的国家(阿加瓦尔和阿加瓦尔,2017年)。像法国这样的国家经历了低革命率,因为它在该国的各种政治局势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缺乏权力、机会和财富,其他国家远远落后。一些国家受到本国总体政治局势的阻碍,这限制了它们的扩张。东欧国家也被甩在了后面,直到苏联制定了成为工业大国的五年计划。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错误的特征是对自然和综合资源的开发。该设备是用相对较轻的材料开发的,各国之间的能源开发也得到了加强。随着所有制分配的扩大,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也发生了各种变化。

2.2.4工业化的优势

许多学者记录了工业化在分散责任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留下的遗产。工业化导致了自然资源有限的局面,这引起了各种专家的注意。然而,与二战前经历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不同,第三世界国家正在经历资源不可用,这影响了其工业化的速度(Dragos 2020)。然而,尽管缺乏资源,工业化提高了这些国家的业绩。他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因为这一过程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大功率机器的发展。此外,工业化还导致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了这些国家的熟练劳动力数量。拥有高机械的高度工业化国家已决定从发展中国家外包。结果,这些国家的失业危机一直在下降,从而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此外,工业化使各国能够进入目前的进出口市场,这不仅提高了它们的生产率,而且使商品的成本可以负担得起。工业化还提高了生活质量,加强了医疗保健,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健康生活。

2.3项目理论方法

一系列学者在不同的词汇中使用了一种理论。有人说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背景的一组单词或句子。相反,另一些人说,这个词用来描述学者或利益集团感兴趣的事物的起源。因此,理论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尚未得到证实的假设,但在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现象的起源和存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Sambrook et al.2011)。

理论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他们总是帮助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帮助他们的读者理解他们研究背后的知识或概念。就这样,这一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出于这个原因,像内维尔·莫利这样的历史学家发现有必要用它们向读者解释古代历史(莫利,2004)。理论对学者和受众来说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指导他们的研究范围或研究和理解他们活动中提出的不同观点。这是因为在研究领域,他们在知识和理论的指导下,从不同方面理解和寻找新知识(Hjørland2011)。

本文的项目理论方法与经济学理论高度相关。这是因为工业化和工业园区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在理解和研究工业化信息时,最合适的理论是经济理论。经济理论关注导致当前经济运行和状态的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BeckerMichael&Michael2017)。在研究工业化时,本研究使用了三种主要的经济理论。它们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本研究将利用这些理论来确定本研究的理论背景。

2.3.1经典经济理论

该理论提出的主要概念是经济是自我调节的(Harris2007)。这意味着实体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因素,如主要市场参与者的生产和交换,来维持自身。它还指出,所有参与者,无论其参与经济活动的意图如何,最终都将使整个系统受益。经济发展中的经典理论概念是由亚当·斯密和其他学者大卫·里卡多(Harris2007)提出的。他们受到当时发生的剧烈经济变化和经济社会变化的鼓舞。在提出经典理论方面起关键作用的数据来源是工业化,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的使用处于早期阶段时。学者们对前工业化国家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将其与新兴国家进行了比较,以帮助听众了解新的经济变化。

古典经济理论与工业化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一理论是决定市场因素的关键,它刺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采纳和发展,从而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该理论用于解释工业化前英国社会的先决状态以及同一社会工业化期间发生的变化(Christodoulakis2015)。学者们非常努力地去理解管理机构在当时的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他们还尽力解释资本主义的人权结构。考虑到工业化是一个新事物,他们试图帮助社会理解和应对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2.3.2马尔萨斯经济理论

该理论认为,即使人口发生变化,土地等资源也将保持不变。因此,社会中不受管制的人口增长可能导致社会灾难,最终导致社会人口减少(Sakanko&David2018)。这一理论主要关注农业,以及农业生产如何与人口增长相协调,并在人类历史上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理论是由马尔萨斯牧师提出和支持的。他认为,一个社会的人口增长必须由管理机构来调节,这样土地和农业生产等消费资源就不会枯竭。这位学者指出,可以通过实施各种控制人口增长的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如节欲、节育和晚婚(Sakanko&David2018)。这一理论的批评者利用技术来支持他们的主张。

人们发现,社会对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减少了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它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同样,同一理论的其他批评者也认为,尽管马尔萨斯理论的原则有些道理,但单凭这一概念还不足以帮助社会理解早期工业和经济停滞是如何发生的(Wu2015)。因此,重要的是,它与其他概念相关,以变得清晰。因此,在这方面,将技术发展与发展自给农业相结合更有意义。或者,在马尔萨斯牧师提出这一理论多年后,学者们发现了证据,证明该理论的原则是正确和适用的。例如,他们对世界人口增长表示担忧,因为资源有限,如充足的食物和安全饮用水,造成了许多痛苦(Ahmad&Ali2016)。

2.3.3马克思主义理论

该理论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经济概念加以关注。它用于生成资本主义如何影响生产、劳动和发展等经济因素的解释性数据。各种哲学家都发现政治、政策和政治思想是经济的关键驱动力。这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给社会带来威胁和机遇。该理论提出的概念指出,政治和对贸易的政治干预是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关键决定因素(Therborn2018)。这一理论在社会上的广泛接受导致了对个人财富的全球接受,以区分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样,马克思主义在普及资本主义及其社会意义方面发挥了工具性作用。

这一理论之所以得到支持,是因为它有助于提高全球产量,也是因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对自己的需要负责,除非管理机构决定进行干预。此外,它还用于明确区分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Parkin2018)。这一概念的批评者认为,尽管财富可以从不同的社会阶层产生,但这还不足以解释人们融入社会时所实践和坚持的社会关系。正如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所指出的,政治在人们的商业活动及其对工业化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Hamilton&Shin2015)。东亚的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者们得出结论,东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对工业化影响的众多例子之一。该地区有利的政治文化充分促进了商业活动,包括与邻国(如美国)的国际贸易,并促进了工业化(Hamilton&Shin2015)。

2.3.4工业化叙述方法

学者们把工业化与生产中机械化的发展和采用联系在一起。人们从工业化中获得的关键好处之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Shatrevich&Strautmane2015)。它还帮助改善了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利用。工业化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人类活动。它增加了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应用技术的需要。因此,它与世界的现代化密切相关。

最近,工业化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甚至有必要改变教育制度和教具,以适应这些变化。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及其作为人类运行的能力,除了缺乏情感外,是工业化中机械化带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Mengoli&Russo2014)。因此,学生必须了解新的变化,了解如何适应就业市场。此外,市场正在迅速转向使用知识经济,这在主要市场参与者中非常流行。

 

尽管工业化已经实施了一个多世纪,但一些地区比其他地区受益更多。虽然发达国家正在充分利用机会,但其他国家,如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仍在努力跟上全球市场的变化(AdarovHolzner&Sikic2016)。因此,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已经成立,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2.4研究差距

研究缺口被定义为知识领域中缺失的一个环节,其他研究人员已经投入资金寻找更多信息来激励受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出结论,研究缺口是研究人员投入较少精力的领域的覆盖范围,但对他们的研究很重要(Dissanayake2013)。同样,该术语可以描述缺乏信息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领域。研究缺口很重要,因为它们被用来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领域来探索和扩大他们的知识覆盖面。

研究差距在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因为如此,它吸引了经验丰富和新手研究人员的大量关注。研究的关键功能是寻求更多的知识和解决社会问题(Wylie2021)。因此,研究缺口的存在为研究者提供了巨大的学习机会。这有助于他们确定有助于应对社会挑战的合适的进一步研究领域。同样,研究缺口也会激发研究人员提出研究需求时的活力和兴趣。

尽管研究差距对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很重要,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上述专业人员很难解决已经确定的差距或需求。或者,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研究人员来说,这种经历更糟糕(Farooq2018)。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它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不仅在经济活动方面,而且在生活水平和教育等其他领域。然而,一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领域要么缺乏信息,要么在探索这些领域方面投入较少。它们包括以下内容。 

2.4.1妇女对工业化的贡献

纵观历史,学者们很少关注妇女在促进和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工业化方面的贡献。换句话说,男人受青睐,女人受青睐。这导致了对妇女的社会恐吓,并使人们相信男人比女人好。它在相信男子气概的社区中最有效(Butschek2006)。尽管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这些女性很不好。毫无疑问,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工业化。

世界上不同的社区和地区对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同。亚洲和非洲等大陆更容易出现男子气概,而女性的自由度也较低。不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结婚、做家务和为丈夫服务外,他们还努力实现工业化(Butschek2006)。或者,欧洲国家女性的命运要好得多。他们作为个人享有更多的权利。除了照顾家庭外,他们还有参与工业化的巨大机会。与亚洲的不幸女性不同,欧洲根据罗马教会的教义或原则强调一夫一妻制。同样,这些妇女可以作为教育和科学部门的主要贡献者参与工业化。

由于人类接受的早期工业化形式与农业有关,妇女可以为丈夫和孩子做出巨大贡献。研究表明,尽管妇女很少参与建筑业的经济活动,但她们参与其他活动无疑会与伴侣一起增加家庭收入。这种贡献在双方都有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家庭中最为有效(Pinchbeck2013)。这些妇女后来通过贸易和类似活动为工业化作出了贡献。

此外,乔伊斯·伯内特(Joyce Burnette)等学者帮助发现了女性积极参与积极工业活动的证据。据研究人员称,Burnette确定女性员工约占大多数欧洲工厂员工人数的56.8%Foster&Clark2018)。这一数字占抽样行业雇员总数的一半以上。它带来了新的见解,并将妇女置于工业化的中心。妇女为应对工业化而提供服务的其他部门包括家庭服务。

从以上证据可以得出结论,由于这一研究缺口;妇女在研究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研究表明,如果在这一领域进行足够的研究,人们将改变对妇女对工业化贡献的看法。

2.4.2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

一个很少受到学者关注的领域,包括对非洲大陆等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研究,几乎没有关于这个领域的信息。过去,学者们更关注拥有巨大财富和丰富资源的发达大陆国家(Adewale2017)。因此,关于欠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性质和速度的信息较少。研究差距是理解研究主题的关键,因为它可能有助于重塑人们对工业化的看法。

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其他穷国因其经济改革和不利的政治气候而处于不利地位。当富国忙于组建国际机构以确保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时,它们是自私的,孤立地制定战略(Aleg Bessola2017)。这是导致这些国家失去经济发展地位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最终给了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并帮助它们更快地增长。一旦资源耗尽,它们就通过进口替代使用穷国的资源。

此外,非洲等大陆仍面临转型的挑战。尽管自19世纪初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但其成员国仍然无法实现工业化并改善人民生活(Morris&Fessehaie2014)。主要的挑战是他们越来越沉迷于自给自足的农业和他们的领导人糟糕的经济规划。学者和研究人员发现,尽管非洲通过出口产品从全球化中受益,但这与自给自足的农业有很大关系。该地区领导人未能制定一项战略计划,帮助他们促进工业化,增加工业化投资,从而帮助他们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攀登阶梯。

同样,教育也使其他国家难以有效地采用工业化并从中受益。鉴于它的特点是从农业革命转向更注重技能的现代经济,某些形式的劳动力很难从中受益。这是因为制造业很容易吸收半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提供的大多数作业都是手工作业。与工业化经济不同,工业化经济要求员工精通信息技术和其他技能,这对服务业来说是值得称赞和必要的(Athukorala&Sen2015)。因此,尽管发达国家的就业率有所上升,但穷国的命运却不同,因为它们的大部分劳动力要么是半熟练劳动力,要么是非熟练劳动力。

或者,基础设施也会导致穷国工业化程度的下降。因此,马来西亚等国家已选择在建筑行业进行更多投资(穆萨等人,2014年)。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能够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国家的前景,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由于很少有关于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信息,研究人员面临着承担这项任务的挑战。这是因为需要广泛的信息来理解这个问题。

2.4.3工业化的负面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而有关工业化负面影响的研究很少受到重视。工业化对世界能源消费具有重大影响(Sadorsky2014)。工业过程的机械化使各国有必要耗尽其大部分不可再生资源。虽然这一倡议目前有积极的影响,对后代来说,这种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人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此外,在人类活动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械化对世界产生了有害的长期影响。目前,由于气候变化,它正在造成痛苦并影响许多国家。气候变化带来了世界气候格局的变化,使人类活动难以继续。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石油和能源储量巨大的地区正在重新考虑其战略,以确保其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Aboagye&Nketiah-Amponsah2016)。这一举措对该地区及其人民至关重要。它确保他们这一代人继续受益于受工业化威胁的自然资源。

同样,工业化也极大地影响了家庭中的家庭单位。这对夫妇被迫适应学者们称之为第二次人口转变(SDT)的新规范(Goldscheider等人,2015年)。工业化改变了人们对家庭单位的看法。他们不仅选择了婚姻以外的关系,还对人口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Zaidi&Morgan2017)。可以说,尽管马尔萨斯牧师采访了他的马尔萨斯理论,但人们似乎错误地应用了它的概念。比如,曾经生育率最高的南欧现在生育率更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也越来越低。这是不合逻辑的。因此,工业化可能与世界文化保护的恶化有关。

3章:研究方法

3.1研究总结

在以下段落中,研究将阐明用于收集、分析和回答上述研究的研究方法。根据两个研究变量(工业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将进行描述性研究,以澄清为什么有必要研究和讨论工业园区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将大大有助于缩小两个变量之间的知识差距。

3.2研究模式

(一)研究园模式

 

研究园凭借雄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斯坦福研究园、剑桥科学园等是较典型的研究园。高技术企业的总部和研究开发部位于区内,而生产基地很可能分布在园外。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智密区的优势,规避了智密区劳动力价格高昂,土地等资源稀缺的缺陷,也有利于保护研究园良好的环境。硅谷、“128公路"等著名园区的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从八十年代末开始,逐渐将生产基地移至外地甚至海外,如既有大片土地又有廉价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的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以及东亚地区,于是出现了达拉斯—奥斯汀的"硅草原"、菲尼克斯的“硅沙漠"、斯普林的"硅山"等等高技术加工区。而硅谷、“128公路"本身逐渐向研究园模式转变,主要集中于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北京中关村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也逐步向研究园模式转变。实际上,四通、联想等高技术企业在充分利用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将其生产线移至外地,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孵化器模式

 

孵化器用来帮助有潜力的企业家将其初创的尚不能独立运作的小企业转变发展为能够获利的企业,它大大减少了企业发展初斯的风险,提高了高技术企业创业的成功率。孵化器即可以独立地存在,也可能附着于其他类型的工业园。一般而言,研究园大都同时具有孵化器的功能,这些园区实际上扮演了研究园与孵化器的双重角色。在强调扶持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化、国际化的今天,通过孵化器源源不断地产生高技术小企业仍是一个工业园真正生命力的源泉。

(三)高科技加工区模式

 

高技术加工区是高技术企业的加工基地,主要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较少进行研究开发工作。日本的九州硅岛是这种模式的典型,该地区是日本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这里集中了大公司的生产工厂,但研究开发部门主要设在东京、大阪一带。此外,苏格兰硅谷、“硅草原"、“硅沙漠”、“硅山"等也属于这类模式。这类模式同样也是基于扬长避短的考虑,如能与研究园形成紧密的联系,协同动作,必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3.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系统地应用统计和逻辑技术来描述和说明、浓缩和重述以及评估数据的过程。根据ShamooResnik2003),各种分析程序证明了一种从数据中提取归纳推理的方法,并将信号与数据中存在的感兴趣现象和统计波动区分开来。

本研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工业园区建设的关系。

3.3.1因变量

工业园区周边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测算(Y);经济发展是用GDP来衡量的,GDP是一个国家境内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制成品和服务的货币或市场总价值,通常每年计算一次,但有时按季度计算。

3.3.2自变量

a)因工业园区建设而损失的土地面积。

在建设工业园区时,家庭将收回的土地面积。计算单位为m2。作者继承了Nguyen2009)的研究成果;NguyenMcGrathPamela2006年)。

b)工业园区开发后的交通系统。

根据SaumikSarma2013年)的说法,工业园区建成后,它是运输系统货物和服务的一个评估变量,更好的基础设施系统会导致人们收入下降。该研究结果与NguyenBui2011)的研究结果相反。

c)新增工业园区开发产生的就业岗位数量。

它是在工业园区建成时计算出的每个额外家庭的就业数量。计算单位为工人。在乐的研究中(2007);Tran2013年)和Le等人(2020年)认为,就业数量的增加,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d)建设工业园区时的失业劳动力人数。

工业园区建成时,每户失业的员工人数将使用计算单位:工人。根据Nguyen2009);Le2007);Le等人(2020年),失业是家庭贫困的原因。失业劳动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

此外,NguyenBui的继承研究(2011年);Tran2013);TranVu2014年);西格尔(2005);HuynhMai2011年,该研究量化了影响工业园区周围经济发展的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就业人数、每户工人数量、区域内生活成本、居民生活条件、非农业用地面积、,不同就业部门中代表性的性别、家庭居住用地的位置、政策的延续,但是,这些因素将不侧重于分析,而是作为影响工业园区周围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呈现。

3.4道德问题

3.4.1没收人民土地

这导致失业率上升,对土地被没收者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也不同意这个问题,因为尽管后来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最初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人却流离失所,因为大多数时候你发现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标准。

这对企业和地方都有一定的风险和困难。首先,企业必须“保留”劳动力,以维持其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二点是,当地必须管理大量下班后的农村劳动力;因此,对空间、环境和服务的压力越来越大。

3.4.1.1社会负面影响评估水平统计

标准

N

平均分

工业园区的建设导致人们的土地被没收。这增加了失业率,对收回土地的人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165

2.15

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公共服务造成了压力:工人住房、园区、学校、医院等。

165

3.04

工业园区是社会不稳定加剧的原因之一(社会邪恶、罢工、抗议等日益增多)

165

3.84

由于来自省市的大量农民工为企业工作,工业园区的地方文化将是混杂的。

165

3.86



根据该问题在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存在差异,观察显著性水平
Sig.=0.000<0.05(见下表)。许多工业园区外的企业认为,在建设工业园区时,未经耕种就没收了人们的土地。这对人们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可能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因此他们仍不考虑参与工业园区。

 

3.4.1.2工业园区内外企业平均值比较

标准

工业园区

平均分

标准差

标准误差

1

130

2.10

0.480

0.042

外面

35

2.31

0.758

0.128

2

130

3.05

0.496

0.043

外面

35

3.00

0.485

0.082

3

130

3.82

0.656

0.058

外面

35

3.92

0.684

0.116

4

130

3.71

0.687

0.060

外面

35

3.57

0.655

0.111


3.4.2公共服务压力增加

工业园区的发展不断给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如工人住房、园区、学校和医院。在过去15年中,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吸引了许多当地和邻近地区的劳动力,这对住房、学校、医院、娱乐区等公共服务造成了压力(平均值=3.08/5),即:

·解决住房问题。

·尽可能为员工创造最佳条件

·IPs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过程给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农民工

3.4.3工作场所的骚扰和歧视

由于工业园区的建设导致人口大量增长。当地人会感到受到威胁,并开始感觉到外来者正在抢走理应属于他们的工作和空间。这将导致大量冲突和负面生产力。

3.4.4社会不稳定加剧

被调查的工业园区内外的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工业园区是社会罪恶、罢工、抗议等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

3.4.5健康与安全

由于到工业园区建成时,该地区将发展成为一个小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加,其他设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

3.4.6当地文化的侵蚀

由于大量的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他们的企业工作,拥有工业园区的当地文化将受到侵蚀。这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入侵,使一些地方的文化传统逐渐被侵蚀,家庭、亲戚和邻居的传统美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一部分年轻人很快吸收了现代潮流,导致与试图保持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老年一代形成了相反的观点。这引发了许多冲突,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公司都同意这一点。

4章:调查结果

4.1工业园区的经济影响

4.1.1工业园区创造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经济空间

通过不同的工业园区,中国创造了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经济空间。据统计,近几年来,累计有多个投资项目,注册资本总额很高,支出总额很高,达到注册资本的65%。因此,有几个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占总数的25%);注册投资资本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6%;支出达到注册资本的70.4%;国内投资项目数个(占项目总数的75%),注册投资资本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5.2%,支出占注册资本的62.1%。根据对工业园区内外企业的调查结果(见下表),工业园区创造了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经济空间(平均值=4.28)。该研究继续使用165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包括130家工业园区企业和35家工业园区外企业。本研究使用T检验(如下表所示)来验证这两组之间的评估水平差异,结果如下所示:

 

4.1.1.1IPS对经济的积极影响统计

标准

N

平均分

工业园区为当地创造了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经济空间。

165

4.28

工业园区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165

4.73

工业园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65

3.78

为了满足国内和出口需求,工业园区在促进商品和服务供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65

4.11

工业园区提高运营能力(更好地促进发达国家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接收和转让)。

165

3.67

工业园区有助于增加进出口价值和省预算。

165

4.31

工业园区以现代、合理、有效的方式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

165

4.02

工业园区有助于发展基础设施系统,促进地方经济联系。

165

4.75

 

 

4.1.1.2IPS内外企业平均价值比较

标准

工业园区

N

平均分

标准偏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工业园区为当地创造了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经济空间。

在…内

130

4.31

0.469

0.041

外面

35

4.31

0.404

0.068

工业园区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130

4.73

0.510

0.045

外面

35

4.71

0.458

0.077

工业园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30

3.85

0.468

0.041

外面

35

3.51

0.612

0.103

为了满足国内和出口需求,工业园区在促进商品和服务供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0

4.15

0.505

0.044

外面

35

3.94

0.482

0.081

工业园区提高运营能力(更好地促进发达国家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接收和转让)。

130

3.89

0.595

0.052

外面

35

3.27

0.655

0.111

工业园区有助于增加进出口价值和省预算。

130

4.33

0.686

0.060

外面

35

4.23

0.808

0.136

工业园区以现代、合理、有效的方式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

130

4.00

0.715

0.063

外面

35

4.09

0.612

0.103

工业园区有助于发展基础设施系统,促进地方经济联系。

130

4.74

0.507

0.044

外面

35

4.80

0.406

0.069

  

工业园区内企业组的评价水平(130个观察值)似乎高于Ips外组(35个观察值):Ips内组的平均得分为4.32/5Ips外组的平均得分为4.11/5Levene的检验发现Sig.=0.000<0.05,这意味着IPs内部和外部企业群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的。试验结果T应在未假设的等方差中使用。我们可以看到Sig.=0.000<0.05表明这两组之间的评估水平存在差异。平均差值显示,IPs内企业组的平均得分比其他企业组高0.11/5

4.1.2工业园区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IPs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的工业产值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定,占工业总产值的36%-40%不等。它表明,过去几年中,工业发展总体上以及工业园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已满足大部分要求。

参与调查的大多数企业高度赞赏“工业园区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和“工业园区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标准。平均成绩分别为4.73/53.78/5。方差分析发现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没有差异。

4.1.3 工业园区提高了操作能力

调查表明,随着高质量的环境和设施以及大量的外国投资,许多企业已经掌握了现代管理技术(平均值=3.67)。这为企业加入工业园区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劳工政策、工作态度、公司文化等是激励工人积极参与工作的社会性和高效的管理工具。Levene的检验发现Sig=0.004<0.05,这意味着方差分析显示了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的差异。事实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时间,企业通常都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技术投资和创新尤为重要,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避免过时和失去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当企业加入工业园区,见证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时,这一点就更加清楚了。企业越早获得先进技术,就越早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率。

4.1.4工业园区在工业中起着主导作用

它们在促进商品和服务供应、满足国内和出口需求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转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工业园区在工业中起着主导作用,关注工业园区发展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发展的杠杆。许多工业园区已经开始运营,未来将越来越多。中国行业潜力巨大,得分分别为3.67/54.02/5。根据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高于0.05(可靠性95%)的组间差异不显著。

4.1.5工业园区对国家的出口价值和预算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工业园区出口额大幅增长,占全省出口额的49.24%,进口额的44%。调查表明,出口值总是高于进口值,很明显,出口量相当大。这一信号总体上对国家有利,尤其对工业园区的商业有利。根据对165家企业的调查,工业园区对增加出口值和预算具有积极作用,得分为4.31/5。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的检验差异未发现差异,表明工业园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1.6工业园区有助于基础设施的发展,并加强该省的经济联系

所有企业都声称,工业园区不仅对中国GDP的高比重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而且对发展和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技术和社会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平均值=4.75)。除了投资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外,发展交通、电力、邮政、供水等基础设施也是参与投资的当局和其他经济部门的承诺。

然而,工业园区的建设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一些负面影响包括:

a)吸引企业“填补”知识产权的政策会造成资源浪费。

中国的工业园区是在同一时期建立的,产业结构非常相似,因此限制了吸引投资的能力。大多数工业园区过于靠近城市地区,住宅区仅限于可以投资的行业。因此,投资结构不合适,主要是在使用大量非熟练工人和少量资本的领域,这是加工和组装的虚拟领域,因此许多工业园区的入住率较低。

b)招商引资质量不好,不稳定。

基本上,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解决当地利益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平均得分为4.25/5,方差分析表明,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没有差异,观察显著性水平Sig>0.05。中国的工业园区主要是服装、加工、装配、鞋类等粗放型劳动力多产业(占56%),高技术产业或第二产业的投资项目已得到重视,但吸引效果仍然较低(约占10%),使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尚未有效。

c)因技术技能低下而增加生产和培训成本。

调查结果表明,所有企业都同意,为了参与同步基础设施规划的专业环境;水电系统和废水处理服务于工业生产标准,与在工业园区范围外进行生产相比,所有企业都必须承担额外成本(平均值=3.81/5),方差分析表明,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没有差异,观察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实际95%)。

 d)工业园区的建设会对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和城市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被调查企业均认为,当发生变化时,部分工业园区无意调整详细规划,影响企业运营(平均值=2.92/5,工业园区内外企业无差异)。工业园区尚未控制输入水的质量,因此一些废水处理厂未能达到环境标准。该国工业区以外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基础设施连接方面仍面临许多限制,主要是交通。

e)加强活动的链接链。

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园区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动过程并不清晰,因为没有“集群”区域联动,平均得分为3.88/5。目前,大多数企业为“独立经营”,由于没有发挥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不高。

f)价格变化和古老技术交流等对IPs制造和当地预算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工业园区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的资本投资。然而,这一过程的负面影响形成了许多转移资本价格的方式,这些方式常常被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用来逃税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平均得分为3.44/5。中国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价格转移现象源自许多不同的原因:

·由于各国企业所得税率的差异;

·中国的配套产业尚需一周时间,才能满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零部件、材料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间产品的需求

·因为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往往落后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能力的增强,价格转移现象正在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4.2工业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工业园区是影响城市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项目。工作场所和居住场所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根据规划影响城市和区域发展。关于通过国家和区域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理论研究为阐述工业园区作为促进经济动力的工具这一主题铺平了道路。约旦现有和规划工业园区的详细描述为分析其对城市地区、省份和地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根据航拍照片绘制的最新地图可以观察到城市向现有工业园区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地心引力极。为了进一步分析,构建了一个定量模型,用于计算每个省份中可雇佣计划工业劳动力的工业园区的可能数量。为了获得各省和地区估计和计划的工业劳动力的经验数据,使用全国人口普查来计算足够工作的人口。因此,利用引力模型计算作为工业劳动力供应计划的数量,以获得剩余计划工业劳动力供应的数量。这一结果反映在工业劳动力供应的过剩或短缺中,并表示为工业园区现有或规划园区可雇佣劳动力的百分比。在出现盈余的情况下,这一比率表明了与各省现有或规划的工业园区数量相似的新增工业园区数量。输入字段中的修改有助于做出有关调整园区大小或重新安置的决策。开发的排名模型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计算模型,可作为专家决策系统,并可适用于其他项目,如学校、医院、酒店等。研究发现,工业园区可作为引力极,影响城市和区域发展。此外,它们还可以作为实现地区间均衡的工具,从而实现投资和人口的公平、均衡分配,并遏制从农村向大城市的移民。

4.3工业园区对就业的影响

4.3.1园区支持培训和提高工人的技能。

工业园区专业的管理,使得园区内企业规范化,工人在专业的环境中工作,能够获得技术、合格的生产流程,不断提高技能,以满足园区企业的需求。这使工人们的专业有所精进。调查显示(表4.3.5.1),所有企业都同意这一结果(平均值=3.22/5),方差分析发现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可靠性95%

4.3.2施工期间的额外工作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对人工和熟练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这些工作不仅对当地人来说是足够的,而且来自其他地方的人也可以进来为自己谋生。

4.3.3入驻工业园区的公司和企业的工作岗位

工业园区建成后,企业将出租或购买空间进行运营,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4.3.4工业园区建设后创造的就业机会

当工业园区建成并运行后,其他后续工作,如园区周围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为那些愿意抢占它们的人提供。

4.3.5工业园区将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

工业园区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调查显示(表4.3.5.1),企业对评估社会正面影响的意见,“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变劳动力结构”最受欢迎(平均值=4.11/5)。这突出了工业园区在创造就业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对165家企业(130家内部IP35家外部IP)的调查,使用T检验验证了两组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没有差异。

4.3.5.1IPS对社会和就业的积极影响统计

标准

N

平均分

在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变劳动力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园区(C1

165

4.11

工业园区有助于培训工人提高技能和纪律(C2

165

3.22

在增加收入和提高员工生活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园区(C3

165

3.27

工业园区促进学校、医院系统和其他形式的当地服务。(C4

165

3.28

工业园区有助于改善议会大厦并保障当地安全(C5

165

2.19

 

4.3.5.2IPS内外企业平均价值比较

标准

工业园区

N

平均分

标准偏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C1

在…内

130

4.08

0.499

0.044

外面

35

4.20

0.406

0.069

C2

130

3.20

0.628

0.055

外面

35

3.29

0.710

0.120

C3

130

3.16

0.463

0.041

外面

35

3.69

0.867

0.147

C4

130

3.24

0.668

0.059

外面

35

3.46

0.701

0.118

C5

130

2.16

0.595

0.052

外面

35

2.29

0.789

0.133

 

4.3.6工业园区还可能导致失业

a)裙带关系和部落主义

投资者可以选择从其他地方引进自己的人或亲戚,而不是雇佣当地人。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与来自特定社区或背景的人合作,从而导致许多其他社区的人失业。因此,这将使许多当地人失业。

b)当地企业的转移随着大企业的进入,当地企业将开始发现他们无法在同一水平上竞争,因此大多数企业将不得不离开或关闭,导致数人失业。

c)工业园区的建设导致人们的土地被没收

这增加了失业率,对土地被没收的人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平均值=2.15/5),企业也不同意这个问题。据他们称,虽然工业园区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但其中大多数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地区(75%)。这对企业和地方都有一定的风险和困难。首先,企业必须“保留”劳动力,以维持其生产和经营活动。第二点是,当地必须管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下班时间;因此,对空间、环境和服务的压力越来越大。

4.3.7.1社会和就业负面影响评估水平统计

标准

N

平均分

工业园区的建设导致人们的土地被没收。这增加了失业率,并对收回土地的人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C1

165

2.15

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公共服务造成了压力:工人住房、园区、学校、医院等。(C2

165

3.04

工业园区是社会不稳定加剧的原因之一(社会邪恶、罢工、抗议等日益增多)(C3

165

3.84

由于大量来自其他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企业工作,工业园区的当地文化将混杂在一起(C4

165

3.68

  

根据方差分析,该问题在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存在差异,观察显著性水平Sig.=0.000<0.05。许多工业园区外的企业认为,当IPs建成时,人们的土地会被没收而不进行耕种。这对人们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可能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因此他们仍然认为不参与IPS

 

 

4.3.7.2 IPS内外企业平均价值比较

标准

工业园区

N

平均分

标准偏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C1

在…内

130

2.10

0.48

0.042

外面

35

2.31

0.758

0.128

C2

130

3.05

0.496

0.043

外面

35

3.00

0.485

0.082

C3

130

3.82

0.656

0.058

外面

35

3.94

0.684

0.116

C4

130

3.71

0.687

0.060

外面

35

3.57

0.655

0.111


4.3.7工业园区建成后无工作

工业园区建成后,已经创造的几个就业机会将不再可用,因此依赖工业园区作为收入来源的人将继续失业。

有时,工业园区并不成功,也没有投资者出现,因此,预期的就业机会根本没有创造出来,导致预期的人和流离失所的人继续失业。

4.4工业园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增长和绿色发展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是不可避免的。该调查回顾了国家和省级这一转变的政策和做法。

虽然缺乏标准定义,“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概念通常被理解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园区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和环境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般来说,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待:

a)向集聚方向调整园区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包括土地)的整体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b)通过工业共生和基础设施共享,通过能源分层利用和废物及副产品循环利用,发展闭环供应链;

c)通过统筹规划和严格管理,实现经济、环境和就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中国的生态工业园区从2000年开始试点。这些园区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的原则设计和建立的。它们通过物流和能源流将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工业共生关系,共享资源,交换副产品/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促进能源的分层使用和闭环循环。2015年,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示范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国家示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自2016年起施行。截至2018330日,93个国家示范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计划已获得批准,其中51个已获得官方认可。江苏有21个经认证的国家示范生态工业园区,另有7个在建,占中国这些园区的30%MEE 2017)。

示范计划下的国家“生态工业园”需要提高其环境管理能力。具体而言,每个园区都需要设立一个具有明确角色和职责的环境部门,园区管理层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绩效负责。此外,各园区应配备专门的团队或人员负责实施示范项目,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在线平台,方便重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类似地,根据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计划,园区需要制定标准、计划和信息平台。

生态工业园的实施已导致:

a)绿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b)被排除在工业园区之外的能源密集型和高污染企业和项目。

c)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加快。

d)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置系统、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e)工业园区内承担的交通、供水、供电、照明、电信等基础设施系统。

f)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整体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工艺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g)为促进绿色工业示范区而制定的评估指标框架。

h)工业园区与其城市环境的深度整合和共同发展。

i)建成100家绿色示范工厂和10个绿色示范产业园。

j)完成化工园区及园区内化工企业认证目标任务。

通过这项计划,中国在实现关键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绿地覆盖率目标和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目标(接近100%)方面遥遥领先,尽管在园区范围内实施ISO14001标准体系的进展已经进行了一半,而且再生水的利用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即便如此,中国仍在实施一系列环境项目,如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生态恢复和环境管理能力。一个例子是201811月建立的一家工厂,用于处理园区内的可生物降解废物。在后期,该工厂还将与园区周边相关项目相连,实现资源循环流动,成为中国的示范性“城市矿山”。

IPs为解决当地环境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工业园区的发展,中国在处理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以下成就:

a)在尊重当地企业和公民和谐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工业园区,增加、完善和发展了政策、制裁和法规体系,包括Ips内外的环境保护规则。

b)中国高度重视废物处理项目的实施和投资。这些项目有助于处理工业园区和社区的地表水污染、土壤和固体废物。

当工业园区内外的企业参与本次调查时,他们可能并不真正满意工业园区对中国环境的积极影响评估。

工业园区的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工业园区的运营和发展过程显示出与空气污染、噪音、水和废物污染相关的不足迹象。工业园区的入住率越高,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和公司就越多。结果,来自其他地方的工人越来越多。污水和废弃物造成的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抑制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了农作物和牲畜的生产力。此外,噪音、排入环境的有毒物质等负面因素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对工业园区内外企业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调查企业表示,由于工业园区的发展,生活环境污染是一种负面影响,这种认知在评价量表中也达到了3.71/54.59/5的平均分。

 

4.5讨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业园区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

4.5.1优势

a提供快速、改进和经济的设施和服务。

通常,开发机构可以经济地改善土地,廉价地安装公用设施、布局和厂房,因为它在这些问题上经验丰富,而且成本分布在许多单位之间。工业家开始生产的速度通常是一个重要因素。

b)调查期间小型实业家的成本节约。

这位实业家避免了寻找一块合适的土地、收集有关土地评估和税率、基本成本可用性以及选择最合适的工厂选址所涉及的许多其他考虑因素的所有相关信息的问题。在有必要聚集土地的地方,他避免了讨价还价和可能的哄抬价格,从几个业主那里获得土地。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会受益于与园区开发商秘密谈判场地,而不会向竞争对手透露他的意图。

c)知识产权帮助小型实业家绕过与政府的艰难谈判。

谈判可能耗时、困难且反复。有时,它们可能会导致尴尬和紧张的关系,这可能是未来工业家的障碍。工业园区的私人开发商可以通过与相关政府机构协商协议,使租户受益匪浅。一旦做出了这些安排,它们很可能在将来适用于所有居住者。事实上的工业分区就是通过这一过程发展起来的,相关的协议通常被写入管辖该庄园所有租户的个人保护契约中。

d)个体工业家的税收优惠。

当然,如果未来的税单有一定的把握,工业家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会受益。可以想象,如果地方政府正在就适用于整个工业区的条件进行谈判,则可以预期更公平和优惠的税率。相比之下,在与工业家单独谈判税率时,政府对社区未来工业用地的需求程度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如果将园区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则有机会获得更优惠的税收待遇。此外,如果地方政府能够看到社区从更高的收入和高薪的工业就业中获得好处,那么为工业园区占用者提供税收激励的可取性对其来说就更为明显。

e)居住者可受益于物业上安装的基本公用设施。

经济可以通过为足够大的区域作为一个单元提供公用设施、通路和街道来实现。工业用户集中在一个园区内,使公用事业公司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电力、水和废物处理能力的需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没有充分了解未来公用事业需求的规模和位置的情况下,与个别工业家进行零碎安排。

f)工业家受益于园区管理层在控制其他租户行为方面提供的保护。

与租户签订的保护协议通常规定了允许的用途和禁止的滋扰。因此,租户可以免受不相容邻居的有害活动的影响。园区的管理还可以控制建筑类型(未提供建筑的地方)以及工厂的景观。

g)工业园区为工业家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现代化的工厂住宿。

园区可能位于城市郊区、附近的小城镇和村庄以及远离大城市的地区,以实现远离拥挤环境的分散。有了更多的可用空间,就有可能提供更大的装货码头和停车场,以及更方便地通往拥堵较少的道路或铁路侧线。一个规划良好的工业园区应该提供足够的土地,使工业家能够在未来扩大工厂空间。不同规模的工厂将满足企业不同的增长率。缺乏空间决不应成为企业成长的障碍。

h)工业园区为城市中心及其所在区域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作为一种有控制的工业发展形式,它们对负责指导其社区发展的地方政府以及希望促进一个地区工业化的州政府特别感兴趣。

i)市政府可能面临增加其税基以继续或扩大社区服务和项目的压力。

他们可能希望增加就业机会。这些通常是促使城市支持或促进工业区的动机。市政府或私人房地产开发商可主动开发园区。实际开发可能由承担所有责任或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社区支持的私人开发商完成。市政和私人利益集团也可共同进行开发。在某些情况下,市政当局自行推广园区,但通常只是作为没有建筑物的改良工业区。通过设立工业园区,使工业投资变得更容易,社区可以对其所在地区的工业化实施一定程度的控制。

j)通过工业园区严格选择一个区域内的产业是可行的。

对开发进行的控制可能比通过分区条例进行的控制更有效。行业申请人可能会被挑选出来,他们可能会成功,并且倾向于促进行业多样化和经济稳定。可以选择其竞争地位因所讨论的地点而提高的公司。限制性公约提供了一种控制工业区本身不可行的工业生活其他方面的额外方法,特别是为了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取性以及美丽。

k)工业权力下放可能符合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

在一个城市里,预防或减少交通拥堵可能是可取的。努力的方向可能是将工业从城市中心转移,并在精心规划的工业区和地区建立新的企业。即使有了有效的城市管理,分区作为一种控制手段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在工业分区内,可能允许侵占土地的其他用途。在没有分区,甚至没有相对良好的分区限制实施的情况下,分散的工业投资不可避免地导致安装街道、道路、公用设施和其他服务的成本上升,更不用说可能造成滋扰和其他对公众有害的活动。

l)如果没有充分实施土地使用分区,则通过使用工业园区可能更容易获得分区的所有好处。

这些好处包括发展的经济性、企业的高度集中以及对工业位置进行指导的机会。分散的位置将减少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虽然园区内的工厂可能相当集中,但良好的规划可以防止未来的拥堵,特别是通过改善街道布局、街道外停车以及提供宽敞的装卸区。通过适当控制建筑设计、财产损失、施工中使用的材料种类以及适当的景观美化,可以开发出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m)工业园区可能成为进一步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核心。

由于相互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互利性,或者由于劳动技能的存在和园区内工业产生的一般技术刺激带来的利益,新企业可能会被吸引到园区附近定居。一个早期效应可能是园区附近聚集了提供工业服务的企业,包括设备维修、批发和仓储。其中一些服务可能是园区赞助者倡议的结果。餐厅和旅店、零售店和提供个人服务的商店也有望在早期发展起来。在附近修建住房和学校的必要性将取决于园区与现有居民区的距离以及现有交通服务的充足程度。运输工人和货物的交通设施可能需要改进和扩大,以满足园区的需求。这种商业和工业增长有利于社区扩大就业和收入。

4.5.2缺点

尽管工业园区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大多数明显的缺点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计划加以克服。

a)它们的使用可能会限制对行业的投资,仅限于最有前途的企业。

只有那些被选入工业园区的产业才能入驻,这就剥夺了中心城市的投资资本以及吸引高增长产业的潜力。然而,园区可以用来鼓励在战略位置形成工业核心,刺激优先产业,并实现工业现代化。简言之,工业园区可以作为引领工业化的一种手段。

b)工业园区要取得成功,应为其服务的企业提供最佳的区位优势。

除非居住者位置合适,否则它无法达到其目的或自行支付费用。企业必须在原材料和市场、劳动力供应、税收优惠或其他优势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才能具有竞争力。此外,还存在进一步的危险,即工业园区分配不当,需要对工人住房和其他社会管理设施(如学校、医院、礼拜场所、餐厅和酒店)进行大量投资。当发生位置错误时,有时没有对此类设施进行投资的规定,然后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否应该建造额外的住宅,或者是否允许园区承担失败的风险。

c)工业园区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是园区的主要卖点。

另一方面,在这些机会中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危险,应该说几句谨慎的话。对于园区的租户来说,在基本设施之外的设施上存在过度投资的风险。工业园区规划不善可能导致规划中的工业贫民窟、交通问题、工业污染以及建筑和公用设施不足。

d)即使有良好的规划,完成园区的开发、安装公用设施和改善设施、选择租户和处置物业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因此,应认识到仔细的实际和财务规划和执行的重要性。一个危险是,错误的执行将使园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部分未完成状态,从而导致不经济的投资和对当地工业家的不利影响。

e)工业园区周边或公路位置的一个大问题是它们有可能偏离中心城市。

一个工业园区可能会通过吸引现有企业或聚集园区内所有新的增长点,将业务从中心转移出去。工业园区规划者必须非常清楚,需要将其规划工作与中心城市发展工作结合起来。一个贪婪并允许无计划“周边增长”的社区可能会看到短期收益,从长远来看,这将导致园区附近住宅用地价值的最终贬值,以及中心城市商业区的恶化。

f)在没有全面规划框架、土地使用决策随意且不完全一致的地区,工业园区可为改善社区总体规划作出重大贡献。

然而,工业园区并不能完全解决规划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照顾,一个工业园区可能会完全被商业企业不受控制的增长所包围,这可能会把一个构思良好的项目变成一个拥挤的工业贫民窟和一个巨大的交通死胡同。

虽然工业园区为开发商、社区和工业占用者提供了许多好处,但这些好处只有在经过长期规划、大量开发支出和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获得。

4.6评估园区与社区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评估工业园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其他问题。

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对一个社区来说,拥有可用的土地和工业化的愿望是不够的。如果要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社区首先要考虑和开发一些关于自身的基本信息。行业领袖充分意识到他们的选址决策在决定社区增长和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在对任何一个地区做出最终决策之前,都会仔细权衡几个社区的优缺点。社区态度、愿望和完成事情的能力是行业仔细检查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每个社区都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是,它们在特定地区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创造良好第一印象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概要,以某种总体方式反映这些属性,但同时要足够详细,以便清楚地看到社区的资产、态度和成就。

制定最新的社区研究或简介是推广过程的第一步。为特定城镇选择合适的研究将取决于资金的可用性、实施项目的可用时间以及负责收集和解释数据的人员的能力。区域和州规划机构通常在这些项目中提供援助方面经验丰富。

有可能在不需要进行深入的经济基础研究所需的成本和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开发出有用的剖面图。更实用、更经济,是一种经济型社会调查。这比典型的社区调查更深入,但不像经济基础研究那样详细。对于大多数社区,它将提供足够数量的有用数据。它应该首先提供社区的基本概况,以一种比较笼统的方式描述位置、气候和土壤地形,以及该地区的简要历史。然后,概况应分为三个基本领域:社区居民、经济和社区生活质量。

在调查社区居民时,概况不仅应包括典型的人口数据,还应努力为当地人口提供更多信息。为了呈现完整的画面,应探讨以下主题:

a)人数

b)人口变化的来源

c)年龄和性别构成

d)显示人们居住地点的图形

e)劳动力

f)职业

g)收入工资

h)教育

在考察社区经济时,应评估区域和地方因素,因为它们将对任何社区产生直接影响。分析中应包括以下主题:

a)农业

b)自然资源

c)制造业

d)建筑

e)零售及批发业

f)服务

g)娱乐

h)军队和政府

社区的生活质量可能难以表达。本节应深入了解社区的特点。正如雇主寻找全面发展的员工一样,他也需要一个平衡的社区。社会对工业增长的接受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工业家(显然)宁愿在需要他们的地方定居。以下列出的每一个主题对潜在居民都很重要,不仅应在简介中加以说明,还应受到地方政府的密切监控,以维持或建设一个平衡的社区:

a)住房和社区

b)中央商务区和其他商业区

c)学校系统

d)娱乐

e)医院及医疗服务

f)运输、公用事业和公共工程

g)教堂

h)安全

i)保险分类

4.7区位理论

所有行业推广工作的最终结果是潜在行业最终选择了一个社区。然而,管理层在候选地点之间做出决定的过程可能仍然是区域开发中最不为人了解的方面。对文献的调查表明,重点放在显然必须考虑的有形因素上:向市场的分配;原材料运费;比较工资率;工会化程度;公用事业费率表;州税和地方税;诸如此类。但典型的选址决策最终涉及到在几乎同等资格的地点中进行选择,这些地点的分销和运营成本可能非常相似。因此,最终决定完全取决于管理层对无形因素的审查:社区的质量及其实现公司目标的能力。

社区因素似乎对公司办公地点比制造地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希望行使他们的个人位置偏好,公司官员通常将公司位置的责任留给他们自己。个人偏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可能是工业发展过程中最被低估和最不被理解的方面之一。

当选择生产设施的场地时,人员考虑是最重要的。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从中吸引具备所需技能的工人。这些工人还必须以与其生产力水平和其他领域工资相称的价格提供。行政办公地点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雇用了两种人员,每种人员都有不同的征聘问题。

工业发展计划的一个假设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来加速经济增长,这些政策旨在使一个地区对工业和人民更具吸引力。可能需要制定政府政策,吸引新的产业进入该地区,为该地区现有产业的扩张提供激励,并鼓励本地化的创业努力,所有这些都将创造就业机会,如果这些政策不包括让当地居民准备好利用预期工业增长的战略,那么这些政策可能毫无价值。这些政策的结构必须确保不仅保留该地区的人口,而且吸引移民到该地区,特别是拥有当地无法获得的技能的移民。

希望吸引产业进入某一地区的政府特别感兴趣的是最有可能从事“高科技”的公司。这类公司在扩张或发展符合环境要求的高薪高技能雇主时,被认为与特定领域的联系较少:他们利用当地大学人才、当地顾问、生产高附加值低重量产品,是成长型企业,需要最少的额外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因此,这些公司被视为具有所有可取的特性,而不是不可取的特性。此外,这些公司可能因为其便利设施或生活质量而被吸引到某个地区。因此,政府可以投资于更好的学校、大学、娱乐场所和活动、卫生、文化活动和其他类似领域,这不仅有助于吸引高科技公司,同时也有利于当地居民。换句话说,它支持人们对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不仅仅是企业对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必须记住的是,社区是第一优先事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工业应服务于改善社区,其次,社区应为工业提供利益。

这些声明无助于政策制定者促进更快发展的努力。需要的是将这些一般性声明翻译成具体的行动计划。在采取这一步骤之前,决策者需要知道在区位决策环境中,哪些经济和生活质量因素对各类企业都很重要。

对于行业而言,在确定特定地点的利润潜力时,通过确定对公司最重要的因素来确定最佳地点。下面是五个类别,这些类别并不严格,它们只代表公司最敏感的领域。

4.7.1市场导向型产业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消费品制造商的发展相当迅速。这些公司通过开发和服务其市场,已经变得高度市场化。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个人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趋于平等,这一因素反过来又为消费品开发了新市场。这些公司密切关注其发展中的市场;一旦一个地区市场在经济上可行,公司就会建造工厂来服务这个新市场。这一趋势导致一家公司在某一地区建立工厂时,其竞争对手往往会效仿,即使经济优势可能很小。面向市场的行业通常分为消耗品和零部件。消耗品制造商希望靠近他们的市场,因为他们的产品通常很容易腐烂。降低高运输成本是大多数零部件制造商选择靠近其市场的原因。

 

4.7.2以材料和资源为导向的产业

行业选择靠近原材料来源的地点,希望降低国内运输成本。有两种基本类型的行业属于这一类别。首先是那些消耗大量燃料的工厂。运输成品的成本通常远低于将燃料运至工厂现场的成本。这一类的第二类工业通常处理在制造过程中发生重大重量损失的原材料。例如矿石加工、水泥制造、谷物提升机和食品加工商。

4.7.3运输导向型产业

在考虑运输成本时,严重依赖仓储或大容量存储的行业必须考虑的不仅仅是相对运费率;它们还包括其他因素,如终端成本、在远距离地点与客户打交道的成本、在远距离供应点维持大量库存的成本以及与快速交付服务需求相关的成本。燃油散装厂是倾向于靠近深水港的行业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高价值仪器的制造商可能更倾向于靠近空运码头。

4.7.4以劳动力为导向的行业

有许多行业严重依赖高技能工人,这些行业通常倾向于聚集在这些技能丰富的地区。从社区的角度来看,也许最理想的行业是研发领域。这些行业被视为“清洁”行业,但它们是所有行业中最以劳动力为导向的。他们雇用了高比例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因此,他们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而且他们还希望靠近大学和研究机构。他们的总体位置模式倾向于在高等教育中心或附近,以及一些大城市吸引人的郊区。

4.7.5非导向产业

这类行业通常不太依赖前面提到的任何技术因素。他们通常雇佣少量熟练工人,处理技术产品。要说服这类行业在某一特定地区发展,需要一位非常了解这类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提供服务。由于它们通常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非导向型产业为外部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

在基本层面上,城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意味着资本积累和快速增长产业的位置在全国并不均匀分布。相反,这些活动聚集在少数城市和大都市地区,造成繁荣和萧条地区的现象。处于任何新企业的底层都有其明显的优势。由于增长过程是累积和自我强化的,那些已经领先的活动可能很快就会在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超越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分布情况继续反映出使亚洲成为世界主要制造业地区之一的巨大优势。然而,对长期趋势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正在减弱。为了正确看待这一下降趋势,应将制造业就业变化与人口变化进行比较。以这种方式分析数据时,几个趋势很明显。

新英格兰和大西洋中部各州制造业就业的相对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其人口的相对下降幅度,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即该国最古老的制造业地区已经发展到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其经济基础更加多样化,更加重视第三产业就业。这一分析表明,该国每个地区都出现了制造业就业和人口均等化的趋势,这表明制造业就业正日益市场化。由于目前全国存在大量市场,区域主导地位可能在未来消失。

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加工成本,但它们的影响会促进产业分散,而不是集聚。抵消集聚趋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地方税收负担和政府补贴。

a)劳动力成本。

廉价交通设施的发展使许多制造过程从过去与大城市的联系中解放出来。商人们发现,通过将制造过程的某些部分转移到低工资地区,同时保持中心城市的其他功能,他们可以两全其美。

劳动力成本变化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首先,一些地区的生活成本较低。在这些地区,工人可以达到相同的生活水平,即使他们的工资低于居住在高生活成本地区的工人。其次,劳动好战性、生产率和劳动法的地区差异造成了真实的工资差异。无论其原因是什么,工资差异都会影响行业的位置。

寻找廉价劳动力的行业将位于生活成本最低的地区,即使实际工资相等。如果该行业雇用大量非熟练和半熟练工人,并在全国市场上销售,则情况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可以通过减少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生活费用最低的地点也将是可以尽量减少美元支出的地点。

b)税收负担。

几十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州和地方之间的税收差异是工业区位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对税收和经济发展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人们辩称,高营业税已导致行业位于低税收管辖区。他们声称,只有当这些城市减税并改善商业环境时,经济衰退和失业才会停止。

尽管其普遍性和持久性,但这一信念并没有得到专门用于评估其有效性的大量研究的支持。关于州税和地方税对区位决策影响的研究表明,尽管税收差异可能在某些决策中发挥作用,有时可能在决策过程的最后阶段产生影响,当选择范围缩小到满足更基本标准的几个区位时,在大多数工业选址决策中,它们的影响不是一个重要因素。显然,一个行业不会仅仅为了减轻税收负担而搬迁,除非税收节省抵消了新建筑的成本。这并不是说税收没有影响,差别税率在中国可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建筑成本必须发生在工业决定建造或搬迁的地方,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相关的税收负担足以使决定不继续在旧场地进行。这样,高税收的中国相对于阳光地带处于竞争劣势。这样一来,高税收负担可能会阻止新企业进入该地区,同时促使扩张业务的大量外流。

c)补贴。

从历史上看,政府补贴除了税收抵免、减免和豁免外,还有三种形式:

· 贷款担保

· 低息贷款

· 工业发展债券。

城市和州政府官员谴责这些设备通过向工业提供补贴迫使社区进行竞争。他们认为,当一个社区或地区使用这些设备时,其他所有社区或地区如果希望保持竞争力,也必须提供补贴。公司将位于有或无激励的地方——没有新公司会仅仅因为这些补贴而存在。

4.8管理

工业发展管理包括公共关系、标准管理和发展活动的微妙协调。如果一个工业项目失败,通常有两个内部区域负责不盈利。他们是:

a)发展筹资

b)园区的管理

一个好的项目可能会因为管理不善而迅速恶化。

工业园区的长期管理应从一开始就应进行规划,必要的组织安排应写入项目建议书中。在开发和销售阶段以及园区出售后,有必要对工业园区进行持续管理和监督,这使其与单点工业开发不同。在这些阶段中,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开发商获得充足、稳定的现金流。

由于工业园区是开发商的长期投资和承诺,因此有必要在整个开发阶段保持其吸引力。缺乏对工业园区外观的关注可能会破坏后期的成功。如果开发商长期租赁园区空间,他希望长期保护自己的投资。对于寻找未来业务的私人开发商来说,他的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现有园区的声誉。

为了促进工业园区管理的和谐,设立一个租户委员会可能是有利的,该委员会可以就影响到居住者共同利益的事项向其委派一些责任。委员会的责任可能包括与滋扰活动和交通管制有关的自我监督。与园区管理层的直接控制相比,有限的自我管理可能更可取。这些委员会可能有助于与实业家进行直接谈判。

开发工业园区的组织通常负责土地的组装和融资、开发计划的编制、场地准备、开发标准的编制、公用设施的提供、土地的出售和租赁、区域的推广以及其持续运营和维护。

私营公司开发工业园区的一个原因是——通过出售或租赁土地和建筑物来获利。开发工业区的大多数公共公司都是由“有公民意识的领导人”组建的。这些团体在开发工业区时的主要利益是改善其社区的经济稳定。

对于这些有公民意识的领导人来说,公共公司有两个主要优势,可以用于地区发展。首先,在国税局看来,上市公司可以成为非营利组织。这意味着他们的全部收入(如果有的话)可以再投资于该地区的发展。第二个优势是,上市公司可以从商业领袖和其他资本来源处筹集和获得发展成本资金。

工业发展管理是一个专门领域。商业和公寓建筑的传统管理涉及建筑改进的运营和维护方面。在工业发展领域,管理层还必须关注销售和租赁,并在社区中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项目经理成为项目的产业推动者和公共关系人员,无论是在开发形成时,还是在项目成为社区的一部分后。维护项目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之一。

大规模、长期工业发展的管理通常遵循三阶段计划,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和目标。在初始项目实施阶段,建立协调和时间目标,以建立园区的特色和声誉,并开始向种子租户出售土地。第二阶段包括开发的成熟阶段,主要关注销售速度和价格水平。在开发的最后阶段,管理层确保物业得到适当的运营和维护。

在管理的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开发的协调和吸引种子租户是最重要的问题。但管理层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整体发展的规模及其影响将影响社区对发展的反应性质。对环境因素的关注可能会引起对潜在工业发展的大量关注。只要开发商采取措施确保实施和维护高质量的工业环境,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发展中“睦邻”形象的成功可能取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外交手段。未能快速响应社区关注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开发人员和社区耗时且代价高昂的延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及时完成基础设施不仅对种子租户至关重要,而且对项目的整体成功也至关重要。一个项目最好的销售人员是它的租户和业主——如果最初的投资者不满意,可能很难获得他们对未来推广工作的支持。

成熟阶段的管理也需要协调和时间安排,但重点不同。该阶段的重点放在租户选择、项目标准执行、财务管理和维护开发声誉上。

如果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分析,它将提出工业园区的最佳租户组合。实际占用模式应与预计占用模式一致。为了避免出现脱节、分散的形象,管理层必须牢牢记住长期目标,不要为了任何可能有害的短期考虑而牺牲它们,这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非常真实的诱惑。

确保工业发展的持续市场化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关于建筑、后退要求、室外存储、装载和停车要求的限制性契约的建立和实施可确保市场性。在控制和持续监督的支持下,必须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处理积极鼓励的概念。租户对遵守契约的价值有一个良好的理解,这比等待强制执行不遵守契约要有效得多。鉴于管理层员工的初始目标是为项目安排时间、协调和收购种子承租人,本阶段管理层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开发中固有的长期财务潜力。

一旦工业园区售罄,就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一种方法是通过一个租户协会,它的运作方式很像一个房主协会。在这种形式下,居住者在维护园区和执行所有权集团规定的标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种处理长期管理的方法是将其交给社区。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一旦开发项目售罄,开发商就会离开,将标准的执行交给市政分区部门。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创建志愿协会时,该协会主要依靠社会压力,缺乏维持发展的法律授权。在强制性协会的情况下,强制执行的责任应由租户承担,允许他们执行公众可能无法在法律上强制执行的契约要求。

虽然创建和培育有效的租户协会给工业开发商的管理团队带来了另一个负担,但对初始发展目标的长期保护为租户、整个社区以及开发商的声誉带来了好处。回报,以及它提供的保护,使得适当管理的努力是值得的。

4.9项目前规划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仔细规划和控制。这是规划区与单点开发的两个基本区别。时间是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时间对于开发的启动、土地的细分、场地改良的安装以及场地和建筑物的出售或租赁至关重要。

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步骤包括:

a)我初步或背景分析

b)选址和收购

c)制定发展计划

d)制定使用限制和控制措施

f)编制地区布局图

g)安装场地改善工程

h)建筑施工

i)管理层

j)营销。

无论赞助是来自政府还是私人机构,仔细规划工业园区发展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必须认识到,该项目及其工业用户的财务成功与否关系重大;投资安全;防止经济资源浪费。此外,工业园区可以对其所在社区产生深远影响。为了证明投资的合理性,该园区应能对该地区的经济做出净贡献,并应设法防止城市拥挤和工业贫民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工业园区和就业中心的规划过程应该是连续的。交通的改善、租户组合的变化、处理或通信的技术变化、员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其他因素可能会改变布局、结构和最佳用途组合,甚至在营销的最后阶段。持续的规划过程对于确保平衡和可行的项目的完成非常重要,该项目预计将具有较长的生产寿命。然而,集中规划工作是在开发的初始阶段进行的。

工业园区的最终位置可能会对当地和区域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工业园区可以直接影响数千个家庭,间接影响数千个家庭。工业园区的位置不仅影响到上班旅行所需的时间和交通方式,还影响到可吸引的行业类型以及社区的资本预算计划。

正如大型住宅开发一样,人们经常发现,在开发工业园区时,分阶段开发可能比一次开发项目更可取。如果预计在吸引产业方面会有任何放缓,并且预算有限,那么最好一次开发一部分园区,因为对空间的需求似乎是合理的。这种方法还可以降低开发商的资本运营成本。

一份全面、可行的工业园区开发项目建议书对项目前规划极为有用,因为该建议书可以证明该项目是可行的,并提供一份文件,有助于获得私人资本或政府批准和预算拨款。提案应包括关于许多重要特征的信息。对园区成本的估算,包括固定成本和运营成本,以及项目融资信息,对任何提案都至关重要。建议书还应包括对拟建场地的说明,以及一份初步布局图,其中应说明拟建设施和服务的种类。提案应显示长期发展计划,包括提议的赞助和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以及提议的园区营销和控制方法。最后,很明显,提案必须显示计划的特点,使其有益于社区并为社区所接受。

工业园区的规划者还应确定是否存在社区总体规划,以及他们的规划是否可以纳入其中。综合社区总体规划是对当前需求进行评估的长期发展大纲。总体规划应包含有利于该地区长期改善的所有特征,包括提供交通、货物和服务的分配以及卫生和福利。人口增长预测应作为有效规划社区服务的背景。至少,应该有一个初步分区,显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铁路和公共汽车站、街道和公路、礼拜场所、学校和医院的分布。

工业园区的规划者与市政当局谈判长期协议也可能有助于缓解园区未来占用者在税收、公用事业费率、保护服务以及公用事业、道路和街道以及其他设施提供方面的不确定性。将该地区划为工业区是一项基本要求。这意味着在进行工业活动的区域内,不允许进行住宅开发和其他不符合要求的用途。

工业发展也可以作为城市重建的工具。如果中心城市的轻工业再开发不可行,位于大都市郊区的工业园区可以提供缓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的手段,并鼓励一定程度的人口分散。如果处理得当,计划中的权力下放计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缓新道路、街道、公用事业和住房所需的额外投资。但在这方面也存在危险。在新区建设工业园区可能需要补充投资,以至于整个项目的经济智慧可能会受到质疑。在初步计算中应考虑到此类额外投资,并应根据替代发展项目评估全部成本。

精心规划的位置和发展可以提升社区的外观。如果工业园区按照综合社区发展计划进行适当的选址、设计和服务,则可以增加当地就业、税收和销售,同时保护空气和水质以及自然环境。

 


 

5章: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工业园区的发展对于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增长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工业园区内外企业之间的T检验,揭示了发展工业园区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正负影响。本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通过系统和逻辑的探讨,本文综合分析了工业园区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这是工业园区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变化的结果。因此,可以清楚地了解受影响的局部因素以及影响的方向、水平、量化和机制。通过对中国及其省份现状的研究,以及通过对工业园区内外企业的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统计结果,文章发现,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这是为提高工业园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限制其消极影响提供解决方案的基础。

5.2建议

为了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积极影响,并限制其对中国本地区整体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建议,如:

第一项建议是加强工业园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a)更具体地说:

·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商业合作合同或国家预算资本等方式转变吸引投资的方式。

·利用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如来自建筑和建筑企业投资者的资本;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投资者的先进资金;国家预算;来自二级投资者的资金和国家支持支出

·推进行政程序改革,改善和改造投资环境;制定和颁布有关土地租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激励和工业园区业务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活动的宣传力度,推广基础设施、投资激励政策等多种方式和方法。

b)提升技术水平和有效吸引工业园区内所有项目科技成果的解决方案,这些项目可归因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发展、完善和增加机制,鼓励所有组织、个人、经济部门投资技术开发、生产线等,研发(R&D),将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对研究机构、生产线和技术实验室进行全面有效的投资。此外,还需要发展有利于新技术的生产、设计、现代化和应用的研究机构和技术转让;与大学、高级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开发和应用技术成果。

·继续实施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为全省贡献力量的政策。有必要保留以下政策:支持收入、住宿、实验室设施

c)确保工业园区劳动力以现代和可持续的方式促进经济转型的解决方案包括:

·为居住在土地被没收地区的公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根据需要和目的设立职业和培训中心进行培训或再培训。

·依靠企业的“订单”,使各种培训方式多样化。

d)提升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支持园区内所有企业扩大生产经营。

e)从工业园区网络规划入手,不仅在部分省份,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网络建设的解决方案;以公路为重点,合作保障省内省外交通建设的一致性;联系人力培训,尤其是高素质员工。链接保护工业园区内外的环境。

二是克服工业园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a)为被没收土地的居民创造新就业机会的解决方案,如:

·对于35岁以上或没有能力改变职业的工人,当局需要在工业园区附近花费空间,并为他们提供资助,以建立服务运营,如建造房屋出租、开设杂货店、照看孩子、开餐馆、修理摩托车、自行车、自行车等,满足工业园区的日常生活活动。

·支持家庭资本,指导他们如何将其有效投资于经营业务和更换工作。

·加强职业活动,为农村劳动力打开新的就业大门。

b)综合合理应对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将所有努力集中在吸引投资者投入工业园区工人住宿项目上。

·注重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一致的现代文化机构,以满足工业园区员工的精神需求,如:医院、学校、游乐园、体育中心、服务中心、餐饮等。组织大量课外活动,联系员工,分享爱,从而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与工业园区周围的当地居民合作,满足工人的基本需求,即工作、日常生活和放松。

c)解决工业园区内外的环境问题,以确保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和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即:

·建筑业和建筑业投资者只应选择现代、高科技、污染少或环保的项目。

·在收集废水的污水管道上,有必要设置探井,以便进入和取样,监测工业园区内工厂废水的流量和质量。

·促进企业和投资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

·加强对工业园区环境执法的检查和检查,并考虑调整制裁,以确保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威慑。对于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应强制制裁开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企业。

5.3局限性和未来研究

发展工业园区是促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和客观要求。本研究的目的被认为对农村地区有正面和负面影响。为了研究这些相互作用(正面和负面),并提出促进工业园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限制负面影响的措施,该研究在中国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接近和收集的方法,结合其他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评估工业园区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环境发展以及测试工业园区内外企业群体在这些方面的平均差异。考虑到工业园区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对许多科学领域进行研究。因此,未来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可以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在工业革命的多维影响下,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业园区内工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研究:住房问题、机械移民问题、文化问题和工业方式;研究实体、国家、企业和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中的社会政治组织等。


参考文献

Agarwal, H., Agarwal, R.(2017)。《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差异以及企业的银行和融资差异》,沙特人文社会科学杂志,2(11),1062-1066

Aregbeshola, R. A. 2017)。进口替代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来自金砖国家集团的证据。

Athukorala, P. C., Sen, K. 2015)。工业化、就业和贫困。《迈克尔部落和约翰·韦斯(编辑)》,劳特利奇工业发展手册,伦敦:劳特利奇,84-95

GiangN.B.2012年)。越南工业园区的区域社会影响,社会科学出版社,河内。

GoldscheidF.BernhardtE.,和LapagegluT2015)。性别革命:理解家庭和人口行为的变化框架。”《人口与发展评论》,412),207-239

KienN.T.2016)。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越南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研究杂志》,01150

Aboagye, S., & Nketiah-Amponsah, E. (2016). The implic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energy intensity in Sub-Saharan Africa. J Appl Econ Bus Res6(4), 297-311.

Adarov, A., Holzner, M., & Sikic, L. (2016). Backwardness, Industrialis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No. 123). wiiw Balkan Observatory Working Papers.

Adewale, A. R. (2017). 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the group of BRICS countries. Future Business Journal3(2), 138-158.

Ahmad, K., & Ali, A. (2016). Rising population and food insecurity linkages in Pakistan: testing Malthusian population growth theory.

Anh, V. T. K., Ha, H. T. V., Ha, D. T., & Chi, N. T. D. (2019). THE IMPACTS OF INDUSTRIAL PARKS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THAI BINH PROVINCE, VIETNAM. Academy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Journal23(4), 1-19.

Anh., PNN (2018). Impacts of industrial zones o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inh Duong province.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Ho Chi Minh City

Becker, G. S., Michael, G., & Michael, R. T. (2017). Economic theory. Routledge.

Bui, T. M. H., Schreinemachers, P., & Thomas, B. (2013).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Viet Nam: Involuntary resettlement and factors enabling rehabilitation. Land Use Policy. 31, 536-544.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2.08.015.

Bury, J. (2004). Livelihood in transition: Transnational gold mining operation and local change in Cajamarca, Pery.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70, 78-91. https://doi.org/10.1111/j.0016-7398.2004.05042.x

Butschek, F. (2006). The role of women in industrialization. Working Paper Series by the.

Christodoulakis, N. (2015).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classical economic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0757589_The_Industrial_Revolution_and_the_Foundation_of_Classical_Economics>

CU, T. T., HOANG, T. H. H., & LE, T. Y. (2020). Impacts of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on the Surroundings' Livelihood. The Journal of Asian Finance, Economics, and Business7(9), 737-746.

Dai, D., Le, N., & Nguyen, T. D. (2013). Difficulties in transition among livelihood under agricultural land conversion for Industrialization: Perspective of human development,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4(10), 259-267.

Damborský, M., Wokoun, R., & Krejčová, N. (2013).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ustrial zones support in the Czech Republic, Journal of Ekonomika and Management, 16(4), 104-117.

Dissanayake, D. M. N. S. W. (2013). Research, research gap, and the research problem.

Dragos S. (2020).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social-sciences/industrialization

Farooq, R. (2018). A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research gap in social science: evidence from the pa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5285640_A_Framework_for_Identifying_Research_Gap_in_Social_Sciences_Evidence_from_the_Past>

Foster, J. & Clark, B. (2018). Women, nature, and capital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2309526_Women_Nature_and_Capital_in_the_Industrial_Revolution>

Griffin, E. (2013). "Patterns of Industrialisation."Retrieved 9 March 2013 from https://www.academia.edu/840198

Griffin, E., (2010). A shor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1850 over 50 percent of the British lived and worked in cities. London: Palgrave.

Guo-ping, L. I. (2008).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mpat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002).

Hamilton, G. G., & Shin, S. I. (2015). Demand-responsive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sia: A new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18(4), 390-412.

Harris, J. (2007).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Retrieved from: https://web.stanford.edu/~dharris/papers/The%20Classical%20Theory%20of%20Economic%20Growth%20%5Bpre-print%5D.pdf>

Hjørland, B. (2011). The importance of theories of knowledge: Indexing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as an examp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62(1), 72-77.

Le, T., Pham, V., Cu, T., Pham, M., & Dao, Q. (2020).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on people’s lives. 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10(7), 1487-1496.

Long, H., Zou, J., & Liu, Y. (2009).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 33(4), 454-462.

Ma, H., & Du, J. (2012). Influe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I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 524, pp. 3122-3128).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td.

Melnyk, L. H., Kubatko, O. V., & Pysarenko, S. (2014).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economic growth: Case of post-communist transition economies.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 12(1), 17-24.

Mengoli, P., & Russo, M. (2014).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and re-industrialisation in Europe.

Mitch, D. (2018).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skill in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pp. 241-279). Routledge.

Morley, N. (2004). Theories, models, and concepts in ancient history. Routledge.

Morris, M., & Fessehaie, J. (2014). The industrialization challenge for Africa: Towards a commodities-based industrialization path. Journal of African Trade1(1), 25-36.

Musa, M. F., Mohammad, M. F., Mahbub, R., & Yusof, M. R. (2014).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by adopting a sustainable modular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system (IBS) in the Malaysi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53, 79-89.

Nelson, R., Kokic, P., Crimp, S., Martin, P., Meinke, H., Howden, S. M., ... & Nidumolu, U. (2010). The vulnerability of Australian rural communities to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Part II—Integrating impacts with adaptive capac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13(1), 18-27.

Nguyen, V., McGrath, T., & Pamela, W. (2006). Agricultural land distribution in Vietnam: Emerging issu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MPRA Paper No. 25587,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 Germany.

O'Sullivan, A., & Sheffrin, S. M. (2003). Economics: Principles in Ac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 Pearson Prentice Hall. p. 472. ISBN 0-13-063085-3OCLC 50237774.

Parkin, F. (2018). Marxism and class theory: A bourgeois critique (pp. 193-201). Routledge.

Paul, S., & Sarma, V. J. (2013). The livelihood effects of industrialization on displaced households: Evidence from FaltaSpecial Economic Zone, West Bengal. ZEW-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13-083).

Pinchbeck, I. (2013). Women workers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outledge.

Prajapati, P., Varjani, S., Singhania, R. R., Patel, A. K., Awasthi, M. K., Sindhu, R., ... & Chaturvedi, P. (2021). Critical review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for effective waste Manage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Updates and way forwar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101749.

Sadorsky, P. (2014).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n energy use in emerging economies: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73(2), 392-409.

Sakanko, M. A., & David, J. (2018). An Econometric Validation of Malthusian Theory: Evidence in Nigeria. Signifikan: Jurnal Ilmu Ekonomi7(1), 77-90.

Sambrook, J. S. V. H. S., Stewart, J., Harte, V., & Sambrook, S. (2011). What is theory?. Training35(3), 221-229.

Sampath, P. G., (2016). "Sustainable Industrialization in Africa: Toward a New Development Agenda."Sustainable Industrialization in Africa. Springer. pp. 1–19. doi:10.1007/978-1-137-56112-1_1ISBN 978-1-349-57360-8.

Shatrevich, V., & Strautmane, V. (2015). Industrialization factors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Entrepreneurship and Sustainability Issues3(2), 157.

Therborn, G. (2018). From Marxism to Post-Marxism?. Verso Books.

Tuyen, T. Q., & Van Huong, V. (2014), the impact of land loss on household income: The case of Hanoi's sub-urban areas, Viet N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ety, 15(2), 339 – 358.

Wu, L. (2015). If not Malthusian, then why?. Berkeley Economic History Laboratory Working Papers, 2015-01.

Wyllie, T. (2021).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gap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8884217_THE_IMPORTANCE_OF_RESEARCH_GAPS>

Xu, M., David, J. M., & Kim, S. H. (2018).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9(2), 90-95.

Yuan, Z., Bi, J., & Moriguichi, Y.(2006). The circular economy: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10(1‐2), 4-8.

Zaidi, B., & Morgan, S. P. (2017).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 A review and appraisal.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43, 473-492.

Zhang, X., Mount, T. D., & Boisvert, R. N. (2004).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2(3), 207-224.


标签: 工业园区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