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自传》读后感

daixie 647 0

罗素真的谈过太多的事情。他是大家一个标准的公知。但他在自传里谈到关于恢复世界和平,关于建立一个世界政府的可能,等等,总是夹带着自嘲,都像是在提醒读者说,希望是要有的,但抱有希望的人是挺好笑的。

自传里的罗素丰富而多面。矜持中有细心,谦抑含着骄傲,对人既无大声的赞美或感激,也基本没有发泄什么私怨,而他的性格弱点倒是披露得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很难跟一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人相处。一生负气成今日一语,某种程度上适用于他,或许有一日也适用于我。书和文字就是有这个好处,我们看到一位早已作古的人物说起正在读的某本书,此书恰好自己也熟悉,或有同感,就会感到与那人很近。

罗素读的书里,有两本是我心爱的: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和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他在1940年,《愤怒的葡萄》正大火的时候读的此书,说它恐怕不会让加利福尼亚人喜欢,作者可能夸大了移民遭遇的苦难。然而,它却是有史诗气质的,就此,它对我来像是一本太棒了的书。

罗素在自传里收入了许多信件,编排得十分精妙,他不是那种报喜不报忧的人——只把别人夸赞他、关心他的书信收入,而把批评性的信件略去。书中有一封措辞尖锐到恶毒的匿名读者来信,什么难听的话都用上了。同时,他抄录爱因斯坦对他的赞扬,虽有贴金之嫌,可是人家的评价确实中肯,爱因斯坦不夸罗素说得有多么正确,而是夸他具有同情前人的敏感心。

以文行事的人,可以从罗素的自我认知里学到不少东西,他是一个清醒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懂得在自己的领域称王,在别人眼里充其量就是一家之言而已,更何况分析哲学无论如何都不能用到政治社会的问题上,所以他在写作社论、政论时,免不了要被那些更有现实感的专业人士讥为幼稚病患者。可是,到了他那把年纪,功过任后人评说已不是一种信念了,而是一个必须坦然接受的事实。

读完《罗素自传》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抚慰自己的失落,因为我们身后空空荡荡,更不幸的是,有时候站满了伪先知,败坏了我们原本脆弱的智力真诚。能艰难挣扎到欣赏、赞叹罗素的高度,已经对得起自己的知识背景,我这样说服我自己。

标签: 《罗素自传》读后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