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daixie 604 0

以前读过《论十大关系》,只是觉得好,怎么好却说不上来。近期封闭值班,回到宾馆房间后,就把它拿出来重新读一读。读了一遍,感觉酣畅淋漓,两个字“舒服”;又读了一遍,觉得文章生动活泼,比如“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再读一遍,文章以理服人,讲事实、摆道理。

《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在1956年4月25日会议上的讲话,通篇下来1万2千余字。文章开门见山,观点鲜明地指出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十个问题,提出十大关系的目的在于“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又解释了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围绕这十大关系,逐一进行阐述,每篇结尾一段概括处理这一关系的思路。全文最后对十大关系的本质进行阐述,树立目标,提振信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一直提倡的工作方法。在开宗明义的前言部分,就提到十大关系的由来,是几个月的时间,接受了中央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主要是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从中看到了一些问题。只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才可以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联系。早在20年代,他便到湖南花32天时间走访湖南五个县,调查农民运动,针对富农、中农、贫农等不同阶层的对象进行充分调查,发表了首份具有影响力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通读整篇文章,能感受到他从实际出发,剖析问题,研究对策,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反对照本宣科和不开展实际调研。为此我想到了他的《实践论》,在封闭期间继续重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在这充分体现。“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这不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理的具体体现么?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即关系就是矛盾。处理十大关系,就是处理十大矛盾。而矛盾是没有完结的,旧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出现。从全文毛主席分析问题的思路看,不管是各行各业,不管是现在将来,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法根除,正如他在《矛盾论》中所说的那样“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矛盾分析的法则是事物分析的总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他阐述中国的两条缺点,同时又是两条优点这段论述。我国底子薄,一为“穷”,文化、科技水平低,二为“白”,穷就要坚持革命立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白就要谦虚谨慎,向人家学习。

 

这样一份重要文献需要了解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读完文章,我翻阅了相关文献,了解了《论十大关系》前后的国际国内状况。国际上来说,苏共二十大结束没多久,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起社会主义阵营的激烈震荡,在国内也引起了一定的冲击。国内方面,通过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以及党政军内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斗争、面向私营工商业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反斗争都已结束,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重工轻农等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我统计了下,全文“苏联”两字共出现了11次,不可谓不多,以苏为鉴,十分醒目。当然回到1956年,中苏关系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1953年斯大林时代之后的苏联在援助我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速,当年9月就签署了91个新企业和50个改建企业的经济技术援助,毛主席在感谢苏联政府援助我国经济建设的电报中提到“解决了长期的援助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创举”,在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之后更加升温,当然他需要中国对他的支持,以便于他在国内巩固自身地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最后有一个小插曲,《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25日讲的,发表在《人民日报》时间是1976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后的几个月。中间经过整理稿、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等来来回回很多次,“不大满意,发下去征求意见,以为将来修改之助”是他在1965年的批语,也直到1975年7月13日,毛主席才在新的整理稿审阅后批示“同意”两字。

标签: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