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daixie 732 0

中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自我效能感对锻炼频率的影响研究

选题背景及意义:

(1)背景

近些年全民体育锻炼的兴起,使得大众运动健身的频率逐年上升。我发现大众对运动健身的兴趣越来越高,健身房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我在健身房兼职的时候发现有规律健身的人群只有少部分人,我几乎每天都会见着不同的新面孔。由此,产生疑问,规律健身的人群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引发机体产生动机的因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体育锻炼动机分为健康、外貌、乐趣、能力、社交五个方面,自我效能感影响体育锻炼动机,不同的体育锻炼动机对锻炼频率有何影响?由于前人在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的对象多是大学生或老年人,对中年人这一群体研究较少,所以本次研究的对象确定为中年人这一群体。

在全民锻炼这一大环境中,中年人这一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他们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尽管他们很需要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改善健康,但他们却是锻炼量最少的一群人。锻炼频率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对其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规律运动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当压力得不到缓解时,负面情绪会带到生活中去,产生社会、家庭矛盾,对社会关系造成影响。

锻炼行为的调节对中年人这一主力群体有着不可缺少的必要性,我国中年人群体研究表明因为各种各样外界的因素并没有很多的锻炼,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忙于各种各样的事情,并不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他们的心里情况严重影响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诉求。

(2)意义

通过了解中年人这一群体的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频率的关系,来更好的提高这一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压力可通过体育锻炼释放出来,通过研究中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从而提高中年人的体育锻炼频率。

以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检验锻炼行为调节量表和锻炼心理需要量表在我国中年人群中的适用性,了解中年人锻炼动机水平的有效影响因子,探讨中年健身人群自我决定动机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及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提升中年人参与体育锻炼行为,激发内部动机的产生,增加体育人口数量和质量贡献一份薄利。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中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那么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对锻炼频率以及工作积极性的变化将作为呈现情况进行分析。

在我国本不是一个全民锻炼的国家大环境下,通过研究我国中年人的锻炼情况与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中年人锻炼频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体育锻炼动机

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一般说,有两大类因素影响动机,即个体的内部需要(内驱力)和外部条件(诱因)。概括起来,锻炼动机的主要成分有强身健体、心理调适、发泄情绪、降低紧张、缓解压力、精神解脱、减肥增重、健美体形、休闲娱乐、兴趣爱好、寻求刺激、治疗身体疾病、降低心脏病、社会交往、归属、展示能力、追求自我发展、提高柔性、改善睡眠质量、改善人生观、完善人格等。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有生理需要的驱动,而且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还有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方媛,季浏2003)

锻炼动机则是指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满足的需要或需求,是人们参与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心理动力。体育锻炼动机是激发、维持运动员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或心理动因,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陈善平,2007)


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自我效能感即如果个体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最终达到对行为进行干预的目的。它的基本模式是以往成绩、他人经验、语言劝导和生理唤醒等效能信息影响一个人的效能期望,效能期望的高低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龚高昌,孙宁2006)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也影响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并且影响个体的动机水平,成败归因,绩效结果和情感反应;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锻炼自我效能(因变量)对目标自我一致和体育锻炼参与度(自变量)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两自变量之间也为正向关系,而目标自我一致是锻炼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参与度的一个中介变量,并具有显著性。(王渠,王顺2012)


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动机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动机的强弱,自我效能感可以对学生的觉知控制具有控制力。对于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侧重于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学生在学习行动初期,首先判断执行学习行动将会达到的预期结果也就是自我效能期望。初步判断后,进而评估这些活动的可选择性以及自身对于活动的热情水平、努力程度、效率与长期坚持情况。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能够大大提升效能期望值,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动机,为更好地启动学习行为打下坚实基础。当学生成绩归因努力,有所提高,他们则自觉树立争取更大进步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更具激励性的学习欲望。(姜开真,2012)


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频率

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即体育锻炼时间、频率、轻度之间关系均为正向,其中健康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外貌动机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存在显著性。体育锻炼的外部动机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为负向,且存在显著性。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频度、时间、强度都有一定的相关,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有较强的相关性。(陈善平,李咸生2008)


自我效能感与锻炼频率

Fuchs(1977)对年龄在18 到 80 岁被试研究后指出,锻炼自我效能不仅是行为意向的预测因子,也是锻炼行为的预测因子。在一项为期 12个月的纵向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在某种程度上锻炼自我效能可以被看作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决定因素。研究指出只有在41 到 60 岁之间的人群中,自我效能对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才是显著的;相比之下,在较年轻人群中(18—40 岁),自我效能与体育锻炼没有明显的联系。

自我效能感在锻炼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主观锻炼体验和主观幸福感,借此提高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观体验,结果就是可能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积极作用。自我效能水平会影响到运动中个体的归因过程,自我效能较高的个体会倾向归因于不够努力,而自我效能较低的个体会倾向归因于能力不够。(李林,2008)归因于不够努力的个体,在本次或之后的锻炼行为中,可能会加倍努力来获取更好的锻炼体验,而归因于能力不够的个体可能会由于习得性无助等原因减少锻炼行为。(张立双,王洪彪2003)


综上,以往的研究多是对普通大学生、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和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进行研究,缺少对中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对于影响锻炼频率的变量比较宽泛,锻炼频率很大程度上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锻炼频率呈正相关,以往研究多是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本研究就中年人这一群体进一步探讨锻炼频率与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动机三者之间关系,帮助提高运动频率,减轻生活压力。


研究假设:

H1:体育锻炼动机影响锻炼频率,频率越高的中年人其内在体育锻炼动机越强烈。

H2: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频率之间起中介效应。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动机的影响,从而影响锻炼频率,即高自我效能感,高运动频率。

(1)研究工具:

锻炼动机量表(MPAM-R) 简化版:包含了对 5 类锻炼动机的测量,即: 乐趣动机( 进行锻炼是因为它可以使自己感到快乐) 、健康动机( 进行锻炼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 、能力动机( 进行锻炼是为了提高能力和获得新技能) 、社交动机( 进行锻炼是为了与朋友相处和结交新朋友) 、外貌动机( 进行锻炼是为了改善体型、控制体重和增强外表吸引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2)研究被试:40~55岁参与工作的群体

(3)研究程序:采取问卷调查法,同时进行线上和线下两种收集问卷的方式

(4)数据处理:运用已学过的心理统计及 SPSS 等相关知识,并可向老师请教。

标签: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