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观后感

daixie 717 0

   今天我和室友一起去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瞻仰了烈士纪念碑,在参观的过程中,用自己双眼的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官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鲜活的辛亥革命历程。

   一直以来,辛亥革命是历史书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是历史老师口中结束了封建历史的跨时代事件,是我脑海中久远的、泛黄的历史遗迹。初中的简略了解和死记硬背,只是为了增加中考成绩单上的那个数字;高中的理科学习更是让我与它错过三年;直到大学的近代史课,才让我又一次的与它近距离接触,揭开它一直戴在脸上的朦胧面纱。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10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2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这是它的官方简介。

   早上九点左右,我在驻足在武昌首义纪念碑下,没有靠近,只是站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碑石矗立,笔直坚挺,扑面而来的是穿越历史的厚重威严,不言不语,缄默无声。它像是一个历史的句号,在革命倥偬而过后,甘愿作事件的最后一个节点,沉默却坚定的固守着当年的信仰和期盼。

   孙中山先生想要一个不流血的革命,这过于理想了。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要经受阵痛,一个新制度诞生大概也免不了无数鲜血的浇溉。秋瑾的慷慨赴死,林觉民舍亲弃子,还有无数无数的青年,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我开始疑惑:为了所谓的革命,至于吗?一阵凉风略过,森森柏树狂舞枝叶,矗立眼前的碑石发出阵阵威压。像是在不满我的浅薄,在怜悯我的无知,在为逝去英魂不平。

   我不禁惶恐,又开始思考:革命究竟是什么?究竟为了什么?思忖中,我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馆,红墙与蓝天相互掩映,好不漂亮!不同于碑石的庄严肃穆,它流露出宁静安详,像是怀抱新生的母亲。

   清朝末年,外有列强欺压,内有朝廷腐朽,百姓蒙昧无知,一切都是浑浑噩噩的,我记得电影《辛亥革命》中的一个片段,金发碧眼的小女孩问孙中山:“孙先生,我听说中国的女孩们都要裹脚,那样很疼对吗?”孙中山沉默了一会儿,笑着:“马上她们就不用疼下去了。”畸形的审美制造了畸形的脚,畸形的制度荼毒出畸形的人民。一切都那么平静,用歌舞升平粉饰这日渐衰弱的国家,沉默啊,沉默啊。

   他不甘沉默,最终爆发。革命是为了什么?他此时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虽然他用手术刀救过很多人的生命,但依然有很多生不如死的人,远远不是仅靠手术和药物就能治好的。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人,就必须先捅破这压抑的牢笼,就必须给这个虚弱的国家动刀子。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大部分人昏睡或者装睡,是不愿意醒来,不愿意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只有仅存的清醒的人在不断拍打着门窗,企图唤醒昏睡的人民。

   漫步在纪念馆里,参谋部、会议室、外交部、招纳处,一间又一间隔层出现在我眼前,一张又一张泛黄的照片凝视着我,他们是清醒的人,他们是被唤醒的人,他们是一群为了革命的人。光影斑驳间,时间流转,我看见:参谋部里黄兴在细细思索,会议室里众人的争辩,招纳处里人潮涌动…这是信仰的力量,为了革命的信仰。

   我时常羡慕,羡慕那些有信仰的人,有了一个可以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一个群体就有了凝聚力,就有了虽艰难坎坷,吾亦往矣的决心,就有了所向披靡的气势,就有了我即是历史的时刻。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在此时,革命已经不仅仅是革命,更多了些热烈的因子,让人着迷,沉醉。

   敢为天下先,这是很贴切的一句话。清帝退位,共和建立。与中华民族纠缠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被推翻。女孩不用缠脚,男孩不再留辫,动不动就下跪的行为也被握手,鞠躬取代。这是新生儿的蹒跚学步,懵懵懂懂地想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也走进了更深处的展馆,精精巧巧的小银镯子,刻着“天下公平”方方正正四个字,珊瑚地白釉梅花点缀的盖罐上有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总统遗嘱,古朴卓雅的铜墨盒环绕着一圈“中华民国万岁”的小楷……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共和不再遥不可及,民主已然深入人心。

   走在一条与来时不同的小路上,只有我哒哒哒的脚步声,正是上午十多点,太阳强烈,桂香温柔,远远传来人群谈论的声音,不太真切,却给人热闹的触感。台阶花盆旁,有两只黄白条纹的小猫相互依偎,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我走近了,也不躲,一副安逸慵懒的小模样。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不再问革命是为了什么。 

标签: 纪念馆观后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