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文艺观

daixie 1141 0

  摘要:荀子作为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的文学对研究儒家思想非常重要。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他的文艺观对后世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

平枝荀子生桩


  关键词:荀子 文艺观 儒家思想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儒家大师,他的文艺观不仅继承了前代儒学思想家的思想,而且广泛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特点,他的人论、天论、礼论等思想特点后后代的影响非常深远。荀子的学说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学派文化思想融合的特点,所以荀子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荀子对各学派的思想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儒学思想,认为儒家思想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将自己称为孔子的继承人,他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然后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该文主要阐述他“以道制欲”和“明道”的文艺观。

  一.“以道制欲”的文艺观

  荀子在《乐论》中曾经说过:“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君子喜欢自然规律,而小人喜欢自己的欲望,君子以自然规律来制约自己的欲望,那样既得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且还不会混乱,小人只知道自己的欲望而忘了自然规律,就会迷惑,就不会有快乐感觉。用君子与小人对于音乐的不同看法来表明用道义来控制欲望,就能做到欢乐而不淫乱,但是如果为了满足欲望而忘了道义,那么就会导致困惑而不能得到想要的快乐。

  《乐论》虽然讲述的是音乐的相关知识,但是它的观点同样可以应用在文学创作和批评。荀子的“以道制欲”中的“道”既指社会之道,还指自然之道,因此荀子的主张就和社会与自然密切相关。

  在文学领域同样包含“以道制欲”的思想,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对感情的表达既要合乎自然的规律,又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对待别人的文学作品时,也要以“道”的思想来批判继承,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作品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作品是否具有作者本人的真情实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以道制欲”的文艺观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即使融入了一些荀子个人的先进思想,仍然是政治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产物。“以道制欲”思想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荀子的这一思想是建立在他对于人性的看法之上的。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荀子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荀子在人性上提倡性恶论,常被后人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他认为人本性只有通过一定的教育才能改变。荀子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以道制欲”的文艺观对后来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明道”的文艺观

  荀子对于“道”的阐述,是对原有的儒家,道家等学派的批判与继承,荀子对各家的学派都进行过谴责和指责,包括自己所在的儒家学派也不例外。但荀子的批判不是随意批判,而是辩证的对待,他在批判别人的思想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引和借鉴别派思想的优点,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优秀理论,他的“明道”的文艺观在我国文学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荀子在人性上主张“性恶论”,他认为改变人格不仅要靠个人的坚持与努力还要靠正确的引导,礼仪的约束以及学习圣人的经典。但是荀子认为圣人的经典虽然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仍然有很多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借鉴经典的时候,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继承。

  荀子认为不管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还是人类社会的治理方式,这一切社会行为都体现在圣人的言行中,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掌握经典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礼仪道德,而不是经典的外表。在创造文学艺术也是如此,要做到“文以明道”。人正是通过这样的不断学习和修养,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动物相区别。

  荀子在先秦百家中是最讲究“道”的,自然他也是非常推崇“道”,但是荀子的“道”不同于其他人,它具有独特的理论内容跟自己的特色。荀子认为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的运行不受制于人,人道的运行与天也无关。关于“天”和“天道”完全是一种自然之道,荀子的“天道”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荀子认为虽然天道属于自然之道,但是“人道”却是属于礼义之道。但是荀子所论述的关于道的问题并不是以宇宙万物为对象,而是人在自然社会中如何用人性的法则去处理社会关系。荀子既将天道也讲人道,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他认为人道应该去了解并掌握天道,告诫人们要以人道治天道,利用人类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荀子的文艺观既是对儒家文化体系的继承,又有荀子独特的见解和理解,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荀子的学说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中各派文化思想融合统一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66

  【5】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译[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标签: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